本报讯(通讯员 玛多宣)近年来,玛多县将牧民党员档案室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党员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严格按照省委州委组织部部署要求,从“建、理、制”三方面着手,推动全县4个乡镇32个村社区775名牧民党员档案纳入集中管理,为牧民党员档案“筑巢安家”。
聚焦“建”,高质量建设好党员档案室。结合玛多5.22地震灾后重建,申请专项经费,按照“有场所、有专柜、有专人、有记录、有制度”的“五有”创建标准,按照“一乡一室,一村一柜,一人一档”的要求,打造标准化党员档案存放场所。结合各乡镇牧民党员实际人数,为各乡镇配备密码柜、档案盒等物品,严格按照防火、防潮、防盗等“八防”要求,全面整装打造提升场所硬件设施,实现“专室保管、专柜保存、专盒存放”的“三专”目标。
聚焦“理”,高标准梳理党员党建材料。围绕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环节工作要求,党员身份认定程序、《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补填规范等文件要求,按照“一人一档、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原则,实施县—镇(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由县委组织部选派专人,采取专题培训方式,对乡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集中培训,“面对面”讲解发展党员和材料归档注意事项,“手把手”指导解决基层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项查漏补缺,逐人建立规范化档案,做到应找尽找,全力收集整理归档,破解牧民党员档案管理不规范、存放不统一、资料缺失严重等短板。
聚焦“制”,高水平管理好党员党建材料。严格落实省委组织部《青海省农村(社区)党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整理归档、查(借)阅登记、转递接收、保管保密等制度,在各乡镇党员档案室统一上墙明示,由各乡镇选派政治可靠、作风正派的党员干部负责档案室管理工作,确保工作责任压实到人,日常管理规范有序,切实防范党员档案遗失丢失、伪造涂改等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