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你的火车票有着落了吗?
今年“五一”假期火车票刚开始发售,部分热门车次就频频爆出“秒光”。“抢票难”“候补难”多次冲上热搜。国铁集团也数次回应公众,除了解释为啥会“秒光”,也“苦口婆心”建议网友错峰出行。
多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或将攀上节假日客流历史新高峰。
为何今年“五一”出行需求这么旺盛?在我国铁路高速发展、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出行为什么还会出现“抢票难”?
旅游热,远比你想象的热
“焦急等候十分钟,抢票还是一秒空。”这是今年众多网友普遍的抢票经验。
由于各地火车站起售时间不同,很多网友早早定好闹钟准备抢票,但往往是在短时间内就被售罄。以4月15日开售“五一”假期火车票的杭州站为例,10时30分起售,到当天11时就售出5月1日车票共计4.9万张,热门方向基本“秒光”。
“五一”出行,主要是出游这一大刚需。而且,记者发现今年的出游其实叠加了更多因素,远比一般想象的火热。
“国内游市场起来了。”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广告诉记者,近年来,从近郊游到周边游再到跨省中长途旅,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去年以来,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城市相继走红,各地文旅局长出镜吆喝、隔空比拼,并纷纷“走红”,就是最好的证明;多地也在趁机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旅游承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国内游的性价比愈发显现,这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态。
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显示,与清明假期中短途旅行不同,“五一”中长线旅游成为主角,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达到56%。
随着旅游市场快速复苏,文旅产业融合不断加深,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适合“五一”长假的深度游、沉浸式旅游等多种旅游方式吸引着游客。
与一般旅游相叠加的,还有如春假等其他出行安排。
学生正是出游的重要群体。记者查询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高校,春假也与“五一”假期相连或覆盖“五一”假期。
出行难,井喷式爆发考验多
“一不留神,票全没了。”浙江大学研一学生七七(化名),早早计划好“五一”回老家青岛,但高铁票刚一出就被抢空,无奈只能选择5月2日出发。尽管如此,直达的票还是几乎售罄。
背后原因让他有些“自豪又无奈”:去年,淄博烧烤火爆全网,今年“五一”前相关讨论仍旧火热。不少人买不到直达淄博的票,就选择到青岛中转。最后,七七也只能选择中转回家。
“与我们常见的如春节假日出行的相对稳定不同,“五一”高铁出行难不仅量大,而且可能是突然井喷的。这种结构性供需难题,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破解,难度非常大。”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钟方杰告诉记者。
这种供需矛盾,也是当下“购票难”与早几年之间很大区别。
在互联网记忆中,早年的“购票难”主要发生在春节假期,其后才是国庆、“五一”等假期,因集中出行主要目的基本是回家、探亲。
近十多年来,从国内游等相对短时的人口流动,到日益增长的“跨城上班”、高铁通勤等时间更长、更频繁的流动,中国人口流动的结构、模式在不断变化,人们的出行目的日益多元化,出行需求日益增加。
“客流多,那就增开呗。”这是很多游客第一反应。确实在以前,一到春节等假期,各种临时增开的班列比较早就会出现。但现在并不完全如此。
“现在火车班次密度更大,车速更快。增开并不是简单想增就能增。同时还涉及进出站口的秩序,地铁、公交等的接驳,甚至包括车辆养护维修工作的安排。真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业内专家介绍,一般各火车站会在节前提早将预估的客流量上报给地方铁路局,最后汇总到国铁统一安排调度。
这期间对客流的观察、估计难度也很大。很多游客会临时变更行程。退票、改签……尽管只是一个人的选择,但叠加如此大量客流,就如“蝴蝶效应”,产生重大变化。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