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网站5月13日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品种,均按半年付息。今年最早一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5月17日发行。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什么?特别在哪?投向哪些领域?如何管好用好?
什么是超长期特别国债?
超长期特别国债,可拆解为三个关键词:国债、特别和超长期。
国债: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特别:此次发行的为特别国债,指在特定时期阶段性发行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国债,不列入赤字、不增加赤字率。
超长期:发行期限方面,超长期一般意味着发行期限不低于10年,今年拟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分为20年、30年、50年三个品种。
此外,按照相关部署,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也释放了未来几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有助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何影响?
从历史经验来看,特别国债发行对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曾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均发行过特别国债。
综合专家观点,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有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并促进经济动能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债务结构。中央发债相对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了优质资产,还避免了地方过度加杆杆导致的风险,为地方财政腾出了空间。
超长期国债何时启动?将支持哪些领域?
根据发行安排,今年将发行7只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首发2只、续发5只,最早于5月24日发行;将发行12只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首发3只、续发9只,最早于5月17日发行;拟发行3只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首发1只、续发2只,最早于6月14日发行。
在支持领域方面,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会如何影响市场流动性?
从各有关方面释放的信号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及时启动的同时,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也将加快。
专家认为,政府债券供给增加将带来中长期流动性需求相应增加,在该阶段实施降准可营造出适宜的流动性环境。此外,市场预计央行还将灵活把握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精准对冲财政发债因素的短期影响,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为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未来央行可能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