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1 2024年5月16日
果洛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看猛禽胡兀鹫的“带娃”照

本报讯(通讯员 李兴发)近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吉卡乡,当地工作人员拍摄到一只刚出壳不久的胡兀鹫。在位于悬崖峭壁上的巢穴里,小胡兀鹫浑身裹着黄褐色的绒毛,正安静地匍匐在妈妈身旁。

据了解,胡兀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新疆西部、青海、甘肃、宁夏、四川西南部及西藏地区。栖息于海拔500米至4000米的山地裸岩地区。每年2月至5月是胡兀鹫的繁殖期,每窝产卵通常2枚,偶尔3枚或1枚,孵化大约持续55天至60天。

班玛县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也是长江源上游的主要水源地,境内玛可河林区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林场和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原始林区,县域内80%以上的地域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多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班玛县境内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截至目前,班玛县境内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种类达12种,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达33种,省级保护动物10余种。国家珍稀鱼类川陕哲罗鲑(俗称“猫鱼”)就产于班玛县玛柯河流域,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水生物活化石,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同时,班玛县拥有森林植物67科466种,被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的有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角盘兰、草黄麻、大花勺兰等珍稀植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