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5月18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中医文化 守护百姓健康
——记者走进西宁市中医院

本报记者 悠然

舒心!这里开设了新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放心!这是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的康复中心;

暖心!这里有为百姓打造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

这里就是集中医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立中医医院——西宁市中医院。

近年来,西宁市中医院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将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建设、同发展,以新的发展理念定向,以新的发展格局聚力,以“走在前,作表率”为风向标,以“行风建设,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为出发点,以抓行风建设为主线,以医疗质量提升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坚定走好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提档升级

让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更舒心

对于医院而言,医疗服务优质与否,居民就诊体验感是最好的凭证。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西宁市中医院开拓创新,以“社区康复”为契机,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共享,全力打造呵护百姓健康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如今,兴海路分院旧貌换新颜,目前设置有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康复中心、门诊部三个诊疗单元,无论是病患就诊、输液,还是工伤康复、社区康复、中医理疗等,都能为广大群众提供贴心、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学科建设

创新争优打造优质品牌科室

近年来,西宁市中医院坚持“成熟一个创办一个”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开设口腔科门诊、藏医门诊、脾胃病科、内分泌科、内镜中心,同时,积极推进安宁疗护病区、急诊科、疼痛科和医养结合中心四星级评定工作,学科建设多点开花,诊疗实力持续增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实现聚势提升,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例证。

经过多年发展,西宁市中医院积淀了一批中医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的重点(特色)专科,其中医院为青海省中藏医药文化教育宣传建设基地,康复中心为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和市级特色专科;骨伤科为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中医传统疗法中心为省级中藏医重点建设专科:治未病科为市级重点专科;拥有市级质控中心2个,分别为西宁市康复质量控制中心、西宁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合作共赢 拓展医院高质量发展空间

宁宁协作江苏名医流动工作站、青唐经方研修班、宁杏学堂、“牵手相伴·共同绽放”系列活动、“百师千徒”等一系列“宁杏计划”的实施,推动着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资源效益持续释放。

为了打造协作品牌,西宁市中医院以东西部为依托,以打破区域壁垒为引领、以专科技术协作为纽带,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协同共建,与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兰州市中医院、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学术交流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构建两地医疗合作新发展格局。医院还与南京地区的省市级三甲医疗机构合作,柔性引入南京地区优秀的医疗资源和名医,分批次以候鸟式来宁的方式,不定期开展坐诊带教、学术讲座、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医经典文化交流传播、临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工作,通过高端专业力量的介入,解决基层百姓多元化的就医需求,持续推动提升市级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障能力。

传承+创新

打好优质中医药服务“便民牌”

近年来,西宁市中医院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中医药守正创新上持续发力,顺势而为,通过开展师承教育,落地国家级名中医米氏二级传承工作站,建设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青海中藏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培养更多本土中藏医骨干力量,筑牢中医药服务阵地,夯实中西医协调发展基石。

为全面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和综合能力,有效改善就医环境,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西宁市中医院以“美丽中藏医医院”创建为契机,精心打造中草药科普园地百草园,每一种草药从性味功效,到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都有详细介绍,漫步其间,不仅可以观赏植物,还能零距离接触鲜活的中草药。医院优化服务流程,开展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出入院“床旁结算”、养生茶体验等便民服务,让群众看病省时又舒心。医院还打通医患之间距离,在医院内设立“有诉必应马上办”投诉公示牌,随时处置群众在就医过程中的投诉及问题,多渠道做实做细出院患者跟踪随访工作,全面做好建议转化和问题整改,真正打通了服务患者的“最后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