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咱小区现在就跟新小区一样!”说起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康宁小区居民习斌打开了话匣子,走进该小区,窗户围挡统一换新,新建的塑胶健身场地宽敞舒适,全新施划的停车位上几辆汽车有序停放……一幅干净整齐、宜居美观的住宅区景象令记者眼前一亮。
在小区花园正门处,一块观景石格外引人注目。红色的“感恩”两个大字讲述了一个老破小的华丽转身,也寄托了居民对改造成果的满满骄傲。
康宁小区位于小桥大街19号,是西宁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示范样本小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更新赋能,小区里,绿植景观大幅提升,低效空间被再次利用,存量资产被有效盘活,旧貌换新颜。
老旧小区改出百姓“新”生活
兰苑小区,7栋居民楼列入改造项目中;大同街2号、5号、7号院同步开始改造;同仁路7号、9号、11号、13号院共改造6栋居民楼;杰森花园小区24栋楼实施改造,改造内容为楼本体改造和基础改造……
2023年至2024年,我市各县区积极回应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强烈意愿,已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94个、4.97万套,10.78万人享受到改造福利。今年我市计划实施156个老旧小区、2.23万套……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关乎城市发展。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特别是“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开展以来,各县区、各相关部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一个个群众所盼、政府响应的老旧小区改造鲜活事例产生。随着一个个老旧小区成功转型,享受改造红利的百姓感慨万分,焕然一新、井然有序、幸福温馨……成为了市民点赞表扬的高频词。
昆仑中路81号于去年完成了改造,通过楼本体和基础设施改造同步实施,小区景观改造后,不仅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小区里成立了业委会,实现了居民自治,共同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改造成果。该小区的改造成果也成功申报了2023年部级联系点示范项目。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见证了小区“由新变老”再“由老变新”的全过程,看到老楼披上“新衣”,生活在这里20多年的居民杨师傅喜在心中。“通过这次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区路面平坦了,重新铺装了供热及供水管道,管网畅通了,居民休闲、散步和健身也有了好去处。”
“四共”走出西宁老旧小区新路子
建立“政府组织、部门实施、社区配合、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方案共审、效果共评”的“四共”建设新模式……翻开西宁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总结,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案例就是一份份成绩单,记录了西宁市各级部门用心、用力、用情落实,对群众改造意愿有诉必应的生动故事。
“在小区改造前,社区和建设部门组织物业、居民代表聚在一起,讨论了多次改造内容,采纳了居民提出的增设健身小广场、增加停车位等意见,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很好。”地矿小区居民告诉记者,该小区于今年5月份全部完成了改造项目,除了基础的楼本体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外,根据居民意愿,设计和建设部门还利用小区废弃荒地改造出一个小花园,增加了长椅、凉亭、棋牌桌等,让小区整体品质得到提升。
“改造改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这句话是记者走访多个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后,听到的最多的群众评语。同时,记者也看到,随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断深入和持续提档升级,不少小区以“固本培元”实现了“面子”和“里子”的同步改造提升,实施“环境革命”,人居环境改善了;推进“楼道革命”,安全通道畅通了。同时,增设了“一户一表”、智慧安防、新能源充电桩等多种便利设施设备,持续增强老旧小区韧性,提升了绿色低碳功能。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西宁将继续用好“绣花功”,创新体制机制,做实、做深、做细写好“住”文章。
(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