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术作为藏式绘画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载体,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热贡唐卡”作为青海黄南地区的艺术“名片”,成为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近日,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深入黄南州同仁市“热贡唐卡”主产区,全面调研了解“热贡唐卡”产业发展情况。
行业知名度高 艺术资源丰富
“热贡唐卡”顾名思义是青海黄南“热贡”(同仁)地区生产的唐卡,是“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9月,热贡唐卡同热贡地区的壁画、建筑彩绘、泥塑、雕刻、堆绣等一并冠名为“热贡艺术”,荣登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热贡唐卡”主产区为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和年都乎2个相邻乡镇5个行政村为典型代表的隆务河谷地各大村落,有较强的地域性和集聚性。截至2023年底,同仁市从事唐卡文化产业人数占全市人口的4.72%。在青海省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复审工作中,同仁市成功评选54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一级民间工艺师和省二级民间工艺师评选数分别为256名和149名,分别占全省总数的68%和54%。截至目前,同仁市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0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4名、省一级民间工艺师311名、省二级民间工艺师260名。同时,坐落在同仁市隆务镇的隆务寺被誉为是“热贡唐卡”艺术发源地,其唐卡艺术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十三世纪。
产品价值高 销售市场多元
“热贡唐卡”作为艺术类产品,其工序复杂、创作周期长,对颜料、画工、保存有着严苛的要求,产品市场价值普遍较高。普通学员单独完成一幅唐卡的全部工序,需要经历10年以上的刻苦学习和钻研,尤其是描金和开眼等工序更为讲究。普通画师单独完成一幅常规(高100㎝×宽70㎝)唐卡需要1个月以上精心绘制,较为高端的唐卡则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完成,因此产品艺术价值高。“热贡唐卡”产品八成以上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今年画院生意向好,接到一批较大订单,目前画院正在赶制这批订单,全年销售额有望实现翻番。”同时,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直播带货的异常火爆,部分唐卡企业也开始探索网络销售模式,并且多数唐卡从业者表示愿意尝试或看好此类销售模式。此外,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大型画院将部分订单分派到各村或小画坊中,并初步形成“以大带小 以小供大”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拉动居民增收有力 经济效益显著
2023年“热贡唐卡”产业生产总值有望超过2020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经营收入最高水平,人均净收入占上年同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5%和黄南州人均可支配收入6.6%。出售唐卡获取的经营净收入占全省居民其他非农经营净收入的比重超过70%,占全省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的比重为4%,占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3%。
政策扶持多样 发展后劲十足
黄南州政府每年有固定常规资金用于文化保护,并将资金下拨到各县用于文化旅游发展。每年向辖区“传习中心”下拨培训和宣传经费约150万元,主要用于产品宣传和人才培养。政府部门定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展销推介会。同时,鼓励地方企业和画师积极参加青洽会和各类博览会,进一步强化宣传,提高“热贡唐卡”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2023年底,同仁市建成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创作基地4个、市级乡村振兴产业车间20个;已建成非遗传习中心100处、非遗宣传展示点99处、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2个,培育省级“青绣”企业9家,省级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20家。
(通讯员 完代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