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古装剧在腾讯视频热播。有观众表示,即使是VIP付费会员,也依然需要看包括片头广告、片中弹窗广告、片中植入软广、片尾广告等。此外,腾讯视频还“套娃式”地在VIP上推出了“SVIP超前观看”机制,VIP加上SVIP,“看部剧要花四五百块”。不少会员观众对此不满。
VIP+SVIP看剧一年要花四五百元
观众李女士表示,自己是腾讯视频一直以来的VIP,想着购买了VIP就可以享受网站上的会员权益了,比如无广告、解锁最多的剧集等。然而,在上述热播剧上,这些权益似乎都不奏效了。
记者注意到,截至发稿前,该剧已经更新到第17集,其中,第1集和第2集可以免费看,第3集仅限VIP,第4集到第6集限时免费,第7集到第16集仅VIP会员可以观看,SVIP则可以抢先看最新一集17集。
普通VIP会员想要观看同样的集数还需要升级SVIP。举例来看,一部三四十集的电视剧,购买VIP(连续包月首月15元)加上SVIP(连续包月首月19元),最少要花费34元;一年的“双V”价格则要400多元 (VIP连续包年首年178元,SVIP连续包年首年288元)。
事实上,VIP的权益不止在多看剧集上“缩水”,在免看广告方面,也困扰着观看者。“不仅不能解锁SVIP的剧集,VIP还依然需要看广告,只有片前的可以跳过,中间的大量广告植入太深了,避免不了。”李女士表示。
为何会员依然需要看广告?腾讯客服对此表示:“作为VIP会员,能享受减少前贴片广告特权,节省观影时间。但因版权方限制,部分影片仍有广告。”
需要花的钱越来越多,权益却没有得到真实有效的提升,不少网友认为“SVIP”就是换汤不换药的“超前点映”。
“套娃式收费”曾被消协多次点名
记者注意到,2019年年底,上海律师林健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起诉腾讯视频,称腾讯视频的VIP服务写明了“热剧看全集、热剧提前看、会员免广告”等宣传语,但真正的VIP会员依然面临许多无法看全集、无法提前看、广告无法跳过的情况,这属于货不对板,一定程度上算是商业欺诈。
经过上诉,最终的判决结果显示,法院确认《腾讯超级影视VIP会员服务协议》部首及导言部分中的“双方确认前述条款并非属于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并同意该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条款无效;判决腾讯公司赔偿林健经济损失和公证费用。
总的来说,法院认定“套娃条款”无效和强迫选择条款不生效,但是没有认定腾讯视频在提供服务中存在欺诈行为。
实际上,消协等机构也在对此事进行关注。2020年4月,浙江省消费者保护协会约谈了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在内的11家国内视频、音频网站,针对广告宣传、自动扣费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其中包含老生常谈的广告特权描述不清、涉嫌虚假宣传,以及增设收费项目等最常见的投诉。
浙江消保委表示,有关视、音频网站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多项收费、多头收费等“吃相难看”问题,确保会员服务透明、公平、诚信。
2021年10月,浙江消协再次检查相关工作,发现虽然相比过去有所进步,但一些基本问题没有改变,例如会员广告特权事前事后告知不充分,会员观看部分影视剧要另外花钱和观影存在时间限制等。不仅如此,浙江消协还发现了新问题,例如用户充值成为会员后,平台仍然会推送广告,这些广告很容易误点,且难以退出。
针对这些现象,浙江省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崔砺金表示,会持续关注这类问题,同时加强监管和监督,帮助维护消费者权益,改善消费体验。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