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9 2024年5月29日
海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引领搭平台 巧手绣出“幸福花”

2023年以来,贵德县河阴镇歇春园社区积极挖掘民间传统手艺,以“党建引领+技艺传承+特色发展”的作坊发展模式,带动辖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累计培训当地绣娘30余人,带动13人灵活就业,将农村妇女的“炕头针线”变成妇女增收的“钱袋子”。

据了解,歇春园社区所辖德吉家园小区住户中有尕让、河东、新街、常牧四个乡镇的易地搬迁户。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入户走访时发现,搬迁户中有许多善于掇绣、刺绣、藏绣和剪纸的能工巧匠,社区抓住这一契机,利用红色阵地——“红石榴之家”的活动场地打造“红石榴”手工作坊,闲时将热爱传统刺绣的易地搬迁妇女们组织在一起,让她们聊着家常、切磋着技艺,为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带动妇女就业、助推乡村振兴搭建了平台,也让易地搬迁群众记住了乡愁,留住了乡情。

走进河阴镇歇春园社区“红石榴”手工作坊里,绣娘们围坐在一起,赶制着绣活儿,展柜里绣娘们绣制的香包、绣球、莲花、虎头帽、虎头鞋、“小鸡窝”棉鞋等传统手工作品整齐陈列着。近期,歇春园社区协同团县委等部门开展了“贵德县青年夜校手工班”,以“授人以渔”的储备骨干培训模式,探索造血式传承措施,通过培训让刺绣爱好者们改变传统自产自传的模式,让民族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显示出勃勃生机。

“姊妹们,大家时间抓点儿紧啊,多做点香囊,我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多卖点儿,多挣点儿。”绣娘祁玉秀说道。歇春园社区深挖辖区特色文化,通过“红石榴”手工作坊将群众分散的经营模式慢慢向集约化发展,持续引导妇女发展手工技艺、绣出“指尖经济”。“端午节快到了,现在到我们‘红石榴之家’手工作坊参观、购买香包的人越来越多了,可供挑选的种类也比较多,好的时候一天的销售收入就有几百元。”社区工作者李旭臻说道。

下一步,歇春园社区“红石榴”手工作坊还将通过微店、抖音等线上多渠道拓宽产品销路,让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传艺,走好“党建引领+技艺传承+特色发展”的“手工振兴路”,让“指尖上”的技艺变成“指尖上”的幸福。(通讯员 贵德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