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李静)创建“无废城市”,先建“无废细胞”。为顺利推进各领域“无废细胞”建设,西宁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工作的通知》,定职能、定程序、定时限、定数量,经申报单位申报、牵头部门评估公示,西宁市第一批“无废细胞”已按要求完成建设。
据悉,第一批“无废细胞”总数454个,其中市级“无废细胞”53个,区县、园区级401个。“无废学校”82所、“无废工厂”64家、“无废餐厅”105家、“无废商超”26家、“无废公园”14个、“无废医院”26家、“无废机关”59个、“无废快递网点”20个、“无废小区”15个、“无废社区”21个、“无废景区”5个、“无废农贸市场”1家、“无废4S店”16家。
如今,公园、餐厅、小区、学校、工厂、机关,“无废细胞”随处可见。那么,什么是“无废”?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无废细胞”是创建“无废城市”的一个重要载体。下一步,西宁市将继续巩固深化“无废细胞”建设成果,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各领域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的新举措、新模式,守牢安全无害化处置底线,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好辐射示范作用,广泛传播“无废理念”、共同营造“无废氛围”,带动更多领域“无废细胞”建设,推动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