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4年6月5日
海西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荒漠穿绿衣 戈壁绘美景

“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柴达木盆地的广阔和荒凉,似乎都写在了这句诗中。茫崖市坐落在青海之西,昆仑山之侧,一路向西,穿过柴达木盆地,茫茫戈壁无边无际,风沙伴着荒凉……

绿化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俯瞰茫崖市,防护林从国道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在茫崖,种活一棵树的成本要比其他地区高许多。为了能给这座石油城添上绿色,茫崖人克服高寒、缺水、盐碱地等重重困难,向戈壁“讨要”绿色。从2008年起,茫崖市每年拿出地方财政资金专门用于环境建设,依托国家公益林管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等工程,开始描绘戈壁绿洲新画卷。

植绿护绿,水是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运输距离远、水源保障难、用水成本高,就像一个个“拦路虎”,横亘在管护员面前。近日,记者在茫崖市防护林看到,管护员们通过车拉的方式浇灌主干道两旁的树木。随着气温回升,树木进入生长期,茫崖市抢抓植树绿化有利时机,在城区绿化带、防护林种植青杨、新疆杨、红柳等树木,同时固定苗木,减少风沙侵袭,全方位做好绿化养护工作。

从2008年至今,管护员们已经在茫崖的戈壁上种下了6000多公顷林地,年复一年管护着茫崖的一亩亩林地。“那时候外面风沙大,几米内的帐篷都见不着。”管护员潘海军说,“通过这些年的植树造林,东、西防护林的树木长起来了,风沙也小了,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 ”

潘海军和同事们历经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绿化成效显著,风沙小了、绿色多了,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管护员基米光说:“这么多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了。”

近年来,茫崖市持续开展防护林规模化实验性造林工程,开展国土绿化建设,改善生活环境,严格执行红线保护制度,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行为,加大全民义务植树宣传力度,不断丰富拓展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多种方式开展国土绿化宣传活动,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国土绿化的积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截至目前,茫崖市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造林462.02公顷,栽植各类苗木370余万株,造林绿化成活率达90%,全市国土绿化呈现林草资源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生态屏障体系得到进一步提升。

昔日戈壁滩“风吹石头跑”,今朝茫崖市“点绿成真金”。如今,绿色是茫崖市最显眼的色彩。绿色发展的理念营造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正在昆仑山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绘出茫崖市绿色生态新画卷。

(特约记者 李颖红 范宗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