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将眼光投向低龄儿童口腔市场,在一些儿童口腔诊所中,低龄矫治靡然成风,甚至有诊所建议1岁半的儿童佩戴牙套。
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牙齿矫正属于医疗行为,必须严格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同时,应当“矫正”家长对孩子的“牙齿问题焦虑”。建议加强科普的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儿童整牙市场存在的夸张和虚假宣传、滥用牙齿矫正等乱象。
诊所推荐整牙 报价万元起步
今年5月初,北京市民闻女士发现自己7岁儿子的下牙松动但一直不掉,于是带着儿子来到家附近一家私立口腔机构拔牙。拔完牙后,医生“不经意间”提起,孩子的牙看上去有点不整齐,有地包天的趋势。
闻女士一听就急了,忙问医生怎么办?给孩子拔牙的医生叫来整形科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用牙模脱模制作牙套,佩戴两年至三年。模具是3D打印的,定期复查,如果牙坏了或掉牙了,再配新牙套。“好多家长都为孩子选了进口的隐形牙套,有的比你儿子年纪还小不少,戴几个月就有明显效果了。”
至于价格,医生建议选择隐形可摘卸的牙套,有进口的和国内的材质,整个疗程价格在2万元至4万元不等。
上海市民张女士非常后悔带自己的孩子去整牙。她两岁半的女儿因为牙齿反颌,被某诊疗机构建议安装隐形矫正器,每天要佩戴满12个小时。
记者咨询北京多家儿童口腔诊所发现,根据年龄段和矫正方式,幼童矫治疗程报价从1万元至4万元不等。咨询过程中,一名自称医生助理的人士介绍,如果父母有反颌的情况,儿童也会遗传,对于遗传性反颌,其建议在6岁至8岁和12岁至17岁进行两个周期的治疗,“可改善面型”。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牙套”,发现有数百个相关商品推荐,“食品级硅胶牙套”每副300元至800元不等,称“无需拔牙就能扩展牙弓或改变牙列”,可矫正龅牙、地包天、牙列不齐等各种症状。
刻意制造焦虑 致矫正低龄化
“口腔下颌体和下颌升支发育差,都比较短,面型呈嘴图状,建议进行干预,从而使其呈现正常状态……”这是天津市民王女士近日带9岁女儿前往天津市河东区某私立口腔医院进行面诊后的结果。
对于王女士“会不会在换牙完全结束后出现‘反弹’”的问题,医生解释说,儿童早期矫正的意义在于,降低拔牙比率以及恒牙矫正难度。
听到三四万元的矫正价格,王女士“头皮一紧”。得知她是因为价格“望而却步”,医生立刻板起脸来教育她:“你现在可以不治,但你以后花几十万元都治不好,容貌问题可是要伴随孩子一辈子的,身为合格的家长应该好好考虑。”
记者注意到,是否为孩子整牙似乎成了衡量“合格父母”的指标。
因此被指责的还有广东珠海的隋女士。女儿马上7岁了,正在换牙期,牙齿有点挤,不太整齐。隋女士带着孩子跑了两家口腔医院,一家说再观察,等过了8岁以后再检查;另一家说现在可以做正畸,但要做的话就得接受拔牙。这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隋女士把这件事发在了一个妈妈社交群,没想到不少家长强烈建议她尽快为孩子整牙,甚至有家长“炫耀”,自己在公立医院明确表示孩子正畸为时过早的情况下,仍通过私立医院为孩子戴上了整牙器械。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和口腔医生在社交平台宣传时或线下问诊时,刻意制造未成年人“牙齿矫正焦虑”。
天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张吉霞告诉记者,3岁左右的孩子看要不要正畸,是为了判断乳牙列建立咬合后,孩子是否存在错牙合畸形,如乳前牙的反颌、偏颌或者乳后牙的反颌、不良习惯(喜欢咬着东西睡觉或总喜欢吃手指)等。
“除上述情况外,其他情况是否需要做治疗,要随时观察,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半年到一年左右带孩子进行定期复查。在替牙期阶段,孩子年龄较小,配合的依从性差,如果佩戴矫治器,反而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心理负担。”张吉霞说,现在一些口腔诊所和个别医生其实是在贩卖焦虑,让家长觉得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但其实有一些畸形并不需要治疗。
打击虚假文案 制定矫正标准
受访的牙科医生向记者一再强调,不能过度地对儿童牙齿进行早期矫正,“通过专业检查后,需要的做,不需要做的坚决不做”。
张吉霞说,过早对儿童牙齿进行矫正,佩戴矫治器的不适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平常的学习生活;牙弓的变化或肌肉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孩子整个面型的发展;对孩子正常生长发育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等。
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口腔正畸学教授徐宝华说,寻找最佳的时机,用最短的时间,这样的矫正才是最科学与人性化的。比如对于骨性反颌,尤其是面中部凹陷、上颌骨发育不足儿童,建议8岁至10岁开始治疗。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说,医疗机构应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将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对于部分虚假宣传、兜售“牙齿矫正焦虑”、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监管部门应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整顿,打击一些社交平台发布的虚假文案,督促医疗机构规范经营,禁止违规操作。可以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除非特殊情况,严禁违规实施牙齿矫正治疗手术。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