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今年最强高温来袭,6月9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范围扩展、强度增强。10日至13日,本次高温过程将进入鼎盛期,河北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北部多地最高气温将持续维持在40℃或以上。高温黄色预警生效中,如何防范中暑?
高温黄色预警 局地可达40℃以上
6月9日,北方高温迅速增多、增强,中央气象台当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内蒙古西部、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盆地、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西部和南部、山东大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有35℃~36℃高温天气,其中,新疆北疆沿天山地区和吐鲁番盆地、河北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中东部、安徽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40℃以上。
10日至13日,高温强度继续增强,河北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北部多地最高气温将持续维持在40℃或以上,局地高温强度或打破同期纪录。
高温来袭 该如何防范?
高温来袭,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毛孔扩张、出汗增多,此时若过度贪凉或忽冷忽热,反而易招致疾病。专家提醒,高温天气一定要及时补水,谨防中暑。
中暑有哪些症状?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刘霜介绍,在高温环境、补水不足的情况下,如出现头晕、口渴、四肢无力、恶心、注意力不集中、面色潮红或苍白、呼吸频率和心跳加快等症状,就很有可能发生了中暑,需要尽快采取措施。
“中暑后要立即让病人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进行降温、补水。”刘霜说,在降温方面,可以在身上喷洒凉水,然后坐在风扇前;也可以通过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放置冰袋或凉毛巾来降温。在补水方面,可以喝水或运动饮料,但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土办法”并不可行,比如大量酒精擦浴或者掐人中等降暑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处理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
中暑不可小视。如发展为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刘霜提示,小孩、老人、孕妇、肥胖人士等是发生热射病的高危人群。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未摄入充足水分来补充出汗引起的液体丢失,从而导致脱水,是发生热射病的重要因素。
“一旦中暑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情况,需要考虑热射病,要尽快送至医疗机构就诊。”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杜涛提醒,送医的同时要做好气道保护,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同时禁止喂水,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另外,对热射病患者的施救应把握“先降温后转运,护送途中持续降温”的原则。
杜涛建议,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时,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应定时到阴凉处休息。同时,要注意及时补水,可以多喝消暑的汤食,如绿豆汤、西瓜饮等,如果出现出汗很多的情况,还应补充电解质水。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