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6月11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获满满!这样的研学有意义
闫鸿 摄

“记者是什么?如何当一名小记者?”

“新闻图片怎么拍摄?”

“主持人怎样出镜?主持人是如何播音的?”

“新闻是如何发布到西宁晚报微信公众号上的?”

“我们的课本原来是这样印出来的!”

6月8日,正值端午假期第一天,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30多名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了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参观,零距离体验了编辑记者的工作环境,在三楼融媒体中心聆听了新闻知识课,在四楼新媒体中心,观看了编辑排版、新媒体端口新闻发布,在五楼演播厅,朗诵了诗歌、播报了新闻,体验了一把主持人出镜,在西宁晚报社印刷厂,见证了一本书一张报纸的诞生后,小记者们直呼太精彩:“西宁晚报体验小记者的活动太棒啦!既能感受别人的生活,又可以拓宽眼界,这样的研学太有意义了!”

聆听新闻知识课,小记者们直呼真精彩

“假如你是西宁晚报社小记者,你去采访应该如何跟采访对象沟通?”“做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同学们看看这样新闻图片有哪些特色?”课堂中,西宁晚报社资深记者娓娓讲述了什么是记者、记者的基本素养、如何采写新闻、新闻图片怎样拍摄,并教小记者新闻采访的秘诀,引导设计有思想的提问,挖掘有新意的切口,锻炼良好的采访仪态,希望小记者们在日常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练就强大的思辨力、观察力与表达力。

听完新闻知识课,小记者们来到4楼的新媒体中心,看到有编辑记者在剪辑视频,小记者们凑了上去。“这些视频是从哪里拍来?”“你们每天要出去采访几次啊?”小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起来。编辑记者一一回答了小记者们的问题,并向小记者们演示了新闻发布全流程,“你看,这是西宁晚报微信公众号,通过我们的编辑,把这个视频加到这儿,经过三审三校后就可以发布了。”

“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请看第一则消息……”在五楼的演播大厅,小记者们又化身为主持人开始在镜头前播报新闻。随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学习调音、抠像等业务知识;在演播大厅,小记者们被“高大上”的摄录设备吸引了,学习非常认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经过主持人的辅导,小记者们站在台上朗诵起了诗歌,有感情的朗诵赢得了家长和工作人员的阵阵掌声。小记者们跟随大记者的脚步,一起穿越到“新闻现场”,从各个角度观察新闻背后的精彩故事。

走进印刷厂,见证一本书一张报纸的诞生

“印刷报纸需要用哪些印刷工艺?”“一张报纸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与读者见面?”“原来我们的课本是这样印出来的!”临近下午,小记者们乘车来到了西宁晚报社印刷厂,这里是印刷《西宁晚报》和中小学生教材的地方,小记者们探寻报纸书刊印刷的前世今生,零距离见证一张白纸如何“变身”为一份份报纸、一本本书籍,在互动课程中体验智慧的活字印刷技艺,感受中华传统印刷工艺的魅力。

一走进印刷车间,大卷的新闻纸、光滑平整的四色印版、印刷用的油墨及将印刷好的报纸送进货车的滑梯通道,都让小记者们感到十分新鲜。随着印刷厂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小记者们逐渐了解了这些设备的用途。

“我们的报纸都是工作人员凌晨印出来的,这样才能确保第二天报纸能第一时间送到读者手中。”听了讲解后,小记者们发出感慨:原来印刷工人这么辛苦,以后要好好爱惜书本和报纸。

很有意义,希望西宁晚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研学结束后,小记者们迟迟不愿离去,一直围绕在记者和工作人员周围,一起探讨新闻趣事。西宁晚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样的活动,主要是想让孩子们从接受系统新闻素养培训中感知新闻的力量,拓展视野,感受到书本之外的丰富多彩。“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在探知社会的过程中获得了观察力、沟通力、思辨力、想象力、写作力,也拥有了独特的成长经历。”

三年级的来鑫说:“通过一天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记者。从今天起,我会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笔去书写,多向《西宁晚报》投稿。”

五年级的袁晨轩说:“以后我会多看、多读、多想、多写,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五年级的马一木说:“我相信,只要下苦功夫,就会有所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特别渴望加入小记者的队伍。”

“西宁晚报社为我们的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能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希望西宁晚报社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会珍惜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开口会问、提笔能写,为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孩子家长表示。(记者 张永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