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青海的野生动物进入生产期,从湟水谷地到三江源头,在深山、在峡谷、在草原、在树林,一个又一个新生命诞生了。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的雪豹、藏羚羊、白唇鹿、猞猁、棕熊等也都以家庭为单位出现,但是有些“粗心”的野生动物妈妈,也会将自己的幼崽不小心丢弃。这不,两个爱好徒步的市民在海东市乐都区扎碾公路一处山谷中偶遇一只出生不久的国宝级动物——梅花鹿幼崽。
海东市乐都区的赵鑫和孔繁庆,是老乡也是同事,两人都在青藏铁路公司工作,6月7日这一天,两人利用假期来到乐都区扎碾公路过莲沟的山间徒步。两人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在山间的一棵树旁边有一只可爱的小家伙,看起来身体很弱,附近也没有它的“家长”。
“这一定是珍稀保护动物,我们得救,不然小家伙会发生意外!”两人上前查看后分析,小家伙可能是与族群和母亲走散了,如果不救助,很可能就会在树林里夭折。赵鑫和孔繁庆脱下身上的外套,如同呵护新生婴儿一般,温柔地将小家伙包裹起来,以确保它在下山途中的安全与舒适。
尽管山路崎岖,但他们轮流抱着小梅花鹿,小心翼翼地行进,每一步都兼顾着速度与安全。下山后,两人立刻行动起来,一边紧急联系当地森林公安、兽医站和林业局,一边驾车直奔海东市乐都区。在专业人员对小家伙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检查后,确认它出生约一个月,由于长时间缺乏食物,已陷入严重的营养不良状态,身体极度虚弱,无法自行站立。幸运的是,经过初步护理,小家伙的状态趋于稳定。
据专业人员辨认,两人救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幼崽。乐都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计划将小鹿上交至省级部门,以便给予更高级别的保护与照料。
记者查询相关文献得知,因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梅花鹿数量极少,在中国已是高度濒危动物,总数量不到1000只。在有关文献中对于野生梅花鹿在青海的分布甚至没有记录,而在乐都区出现的梅花鹿幼崽又说明这一高度濒危的动物在青海有分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只小家伙又是从何而来?
我省著名野生动物专家齐新章告诉西宁晚报记者,我省在2000年前后,有人工养殖的梅花鹿外逃至野外生存,并野化成为野生梅花鹿种群,种群主要活动区域在海东地区,保护级别仍为国家一级。被两名好心市民救助的小梅花鹿确实是完全野化的梅花鹿幼崽。记者从青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了解到,乐都区林业局已经将梅花鹿幼崽送往该处,生命体征正常。
目前,我省野生动物进入生产高峰期,随着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全省各地均有各类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对此,野生动物专家提醒:一定要远离、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请勿打扰它们的生产;一旦遇到野生动物幼崽被困的情况,请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反映,采取专业科学的救助方式。(记者 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