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樊娅楠)近日,记者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获悉,为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开发区紧抓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强“两重”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目前总体工作推进有序,进展顺利。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也为西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高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开发区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就加快推动“两重”项目储备,成立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议,解读申报政策。坚持国家所需与西宁所能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市产业聚集优势,指导各园区精准对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8个方面,重点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城市更新、节能降碳、绿色算力等17个领域,形成“近期可实施、中期有储备、长期可申报”的滚动项目库,谋划储备项目165项,总投资约160亿元。
“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开发区切实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投入方式,申报一批前期有基础、要素有保障、年内可开工的重大项目,为全省大局作贡献,为全市发展添动能。”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紧扣“两重”项目建设要求,分级分类做好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用地、环评、能评等前期手续办理,确保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开工建设。
“在项目申报方面,重点体现西宁产业特色、孕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先申报成熟度高且具有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开发区优先申报了供水保障智慧工程、排水系统提升改造、多晶硅副产蒸汽回收利用、电解槽节能技术改造、2.5 万吨电解铜箔设备升级等重点项目27项,总投资40亿元,拟申请资金15亿元。
下一步,开发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加快“国家战略腹地中心城市”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研究,形成一批支撑省市“两重”建设任务的重大项目,切实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对开发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承担使命任务的支撑性、带动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