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3 2024年6月17日
法治时空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拍卖猫腻多

名牌手表超低价起拍,翡翠原石“一刀切出大别墅”,九成新二手车价高者得……线上展示、线上竞拍、线上支付,网络拍卖让拍卖这种形式走入百姓日常。然而,由此带来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案例❶

“云赌石”让人恼 原石没了“绿油油”

玉石爱好者杨先生对自己的眼光很有自信,他参加了某次网上原石拍卖,通过“云赌石”从某珠宝店以53420元的总价,陆续下单购买了14块翡翠原石。然而,杨先生收到原石、拿在手中,觉得和直播间里“绿油油”的翡翠大不一样,协商退款不成,杨先生以珠宝店和直播平台违约及虚假宣传为由,诉至法院,要求退还货款并3倍赔偿。

珠宝店负责人表示,在每块原石切割前,珠宝店明确提示原石在切割、开窗或磨皮后会影响产品的完整性,不支持退换货;主播介绍只是按个人经验判断,不作为最终结论。杨先生是在同意上述意见后购买的原石,且在数次交易中,杨先生都是凭自身的赌石经验自行挑选购买原石,自愿支付对价;珠宝店明确告知所售产品的相应风险,不存在欺诈行为,不应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代理人还认为,“赌石”就是以风险来赌利润,根据自甘风险原则,杨先生自愿以风险赌利润,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其自行承担。

直播平台公司表示,公司作为第三方网络平台,与杨先生之间不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平台已对经营者账号尽到了合理提醒、审查及注意义务,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后认为,翡翠原石由于表面有一层风化皮壳的遮挡,所以只能看到裸露在外的翡翠质量,未裸露的内部质量如何无法把握和预估,只能在完全切割后才能确认翡翠品质,它是具有特殊天然属性而不同于一般标准化的货品,所以珠宝店和杨先生双方买卖具有特殊性且对买方颇具风险性,杨先生在购买翡翠原石时应当预见到这种风险,根据自甘风险原则,该风险应由其自行承担。

法官说法:“云赌石”陷阱多风险大

玉石类的网络拍卖是当前网拍纠纷中的重灾区。

“在翡翠原石交易中,由于翡翠原石的特殊属性,只要卖方提供的是天然的翡翠原石,那么切割后成色好坏的风险则应由买方承担,除非买方能够举证证明原石造假或双方对原石的品质另有约定。”法官介绍,当事人自甘风险却无法获利时,向对方索赔的行为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另外,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玉石骗局也屡见不鲜。网拍时说卖的是天然A货翡翠,还有鉴定证书,结果收到的却是经过酸洗和注胶染色的假货,鉴定证书同样是伪造的。

法官提醒,网拍交易风险较大的特殊商品时,买家应尽到比一般商品更高的注意义务,审慎核查网络直播展示的商品效果及产品介绍,理性消费,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以赌一把的心态参与拍卖,否则很容易被坑,以致损失惨重。

案例❷

“捡漏”名牌手表 根本收不到货

“品牌手表,1元秒杀,超值‘捡漏’……”某网拍网站展示的一款手表,深深打动了张先生。商家标注:手表起拍价为1元、保证金为200元。对此,张先生的心理预期是3万元以内拿下都算超值。最终,张先生仅用2万元就“捡漏”这块名牌手表!

可付款后,商家却迟迟不发货,张先生每次催问,对方都以各种理由拖延,最后,直接告知张先生:手表已出售他人,无法履行交付义务。气愤的张先生把商家诉至法院,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交付手表,若不能履行,则按照手表拍卖价赔偿自己损失的9万元。

庭审时,商家代理人表示,根据拍卖平台管理规范规定,成交不卖最多赔付5倍保证金,不同意张先生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认为,商家未按照约定发货,并将拍品卖给他人,使张先生失去以竞拍价获得拍品的机会,而同类手表在该经营者网店竞拍成功均价为9万元,因此张先生有权主张该差价损失,最终判决商家赔偿张先生9万元。

法官说法:拍卖成交“发货难”商家要担责

一些网络经营者出于营销、博眼球等目的,采取1元底价、0元底价的竞拍方式吸引消费者,由此出现部分拍品竞拍成交价明显低于商品实际价值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卖家往往会以商品已售罄为由拒不发货。

本案中,据某网络平台规定,成交不卖最多赔付5倍保证金,但是,法官指出,商家自定的赔偿数额不能和法律冲突——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法官说,商家同期拍卖的类似商品成交均价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损害赔偿应当以消费者的实际损失为基础,即便商家规定了赔付标准,但该标准不足以弥补消费者损失的,商家仍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本报综合消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