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4年6月25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梦为马,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本版图片均由闫鸿 摄

高手云集,巅峰对决。

“中国农业银行杯”西宁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于6月24日正式开幕!大赛以“技能新时代,筑梦大西宁”为主题,按照省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实施,是我市规模最大、项目最全、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比赛项目涵盖了“国省赛项目”和“特色项目”两大类别,涉及运输与物流、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社会及个人服务、民间艺术、手工制作、运输技术等7个大类36个比赛项目。

西宁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是西宁扛牢“五个中心城市”首位责任、“走在前作表率”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和能力水平的重要载体。大赛作为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将有效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作用,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更多的劳动者热爱技能、提高技能,为高质量发展培养、储备技能人才力量,引导全社会关注技能、尊重劳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

大国重技,成才有路。技能之美、工匠精神在这里大放光芒,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回响,技能人才大军壮大的步伐铿锵,必将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以技能点亮精彩人生、实现报国之志。

奏响技能报国时代强音

“公司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培训师根据我们每位参赛选手的不同情况,对我们进行了量身定制的技能比武专业培训,对于即将到来的比赛我信心十足,将全力以赴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参赛选手王学久说。“我们研发的碳纤维应用于军工、航空、体育等多个领域,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未来竞争的关键,通过此次大赛,可以让员工在提升技能的同时看到自己的水平,让更多人了解制造业并非‘拧拧螺丝’那样简单枯燥,激发更多青年人才对新质生产力的热爱,加快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李亮亮说。

“举办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是展示职业技能培训成果和技能人才风采的重要平台,我市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动院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培养竞赛选手,一些选手在参与的国赛和省赛上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市首届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比赛项目选择了具有通用性、广泛性、引领性、从业人数较多且具备成熟办赛条件的职业(工种),接轨全国技能大赛和青海省技能大赛。

在这里,成长之路与报国梦想同频激荡。“大赛激发广大劳动者学习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积极性,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快培养和选拔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劳动者,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西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花式炫技呈现技能盛典

一朵朵鸡肉雕刻的月季花被炸至金黄色泽诱人;一幅幅掐丝珐琅在匠人指尖徐徐呈现;白色的盘子被厨师用各色果蔬调制的天然颜料绘制成艺术品……比赛现场,技能高手们全力攀登技能高峰,以巧艺匠心成就了一件件令人惊叹的作品。

记者在烹饪赛场看到,厨房内4名选手正在紧张制作中,比赛项目有规定菜品和自选菜品,各种食材在厨师的巧手中变成一件件艺术品。“我是学校老师也是参赛选手,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参加大赛不仅提升了个人技能水平,对我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教师祁明海说。“参赛选手水平整体不错,有些选手能力超过我们预期,刀工精细、造型美观,色香味俱全,甚至达到了高级厨师水平。”烹饪赛区裁判说。

“大赛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各行各业的技能高手在赛场上尽情展示高超技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生动地诠释了技能之美。”“我们是全国连锁培训学校,虽然技术在行业内算顶尖,但是缺少本地特色,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学到更多适合青海本地食材的烹饪方式以及领略青海特色美食的魅力。”“这是一场汇聚各行各业顶尖技能的饕餮盛宴,参赛选手在这里感受差距、提振信心,学校通过参加比赛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接轨,无论对参赛选手个人还是对职校的发展都受益匪浅。”采访中,参赛代表团负责人与参赛选手纷纷表示,摘金夺银固然重要,但比赛之外的收获更令人欣喜。

“技能型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西宁立足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牢牢把握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为全市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传统技艺彰显地域特色

青绣、河湟插花、“兰花花”非物质遗产剪纸、丹噶尔皮绣、非遗麦秆画……大赛现场,传统手工艺品的身影随处可见。

一幅白菜石榴的河湟刺绣在绣娘谢雅昭的巧手下生动呈现。“我们的刺绣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已经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目前的生产‘主力军’是村里的家庭妇女、脱贫户、残疾人等,这么好的宝贝,不能断在我们这一代,为了让更多人传承这门技艺,我们探索‘非遗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成立社团,让孩子们学习技艺、参与制作,培养兴趣,这次大赛也是推动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的重要平台。”谢雅昭说。

西宁妙莲花文化产业发展职业培训学校副校长赵红红表示,此次大赛将给我市掐丝艺术爱好者和专业工艺师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大赛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在大赛中更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展现掐丝珐琅的非遗魅力,备赛期间我刻苦钻研掐丝技艺,力求将工艺精细度和准确性掌控自如,通过本届比赛提升自己的技能,激励我们有志青年精进掐丝手工艺,弘扬工匠精神,为非遗保护贡献力量。”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马美玉说。(记者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