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州宣)近年来,海北州以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为契机,围绕全州构建“243”发展新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推动产业“四地”建设,深入推进高原种业振兴行动,为乡村产业强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强化良种繁育,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始终坚持“品种优先、良种先行”的原则,把现代种业作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任务,积极落实省级下达良种繁育任务,及时推动项目落地。2024年海北州种子工程项目共下达资金275.9万元、农作物繁育任务27350亩,全州以建立麦类三圃田、麦类良种繁育、小油菜制种、新品种作物展示示范为主。截至目前,全州已全面完成种植任务。
建立核心基地,高效推动成果转化。以“品种+良种”推进繁育模式,每年稳定建设青稞油菜良种核心繁育基地5万亩以上,扶持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20家,“育繁推”商业化种业企业4家,每年向甘肃、四川、西藏等地调运良种1200万公斤以上,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青稞油菜供种基地。海北州培育的“青油21号”和参与选育的“昆仑14号”是全省主推品种之一,青稞“昆仑14号”已成为我省的当家青稞品种,播种面积占到全省青稞播种面积的50%左右,青油21号自推广种植以来在海北、海南白菜型油菜主产区和海西、海东、西宁等高位山寒区基本全覆盖种植,占到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的70%左右。
优化种业布局,加快体系建立健全。以现代种业生产经营体系为重点,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州已建有青稞和小油菜等高寒农作物产地育种科研基地、国家高寒区小油菜、青稞区域试验站,青稞原原种繁育基地,强力推进了海北创建北繁基地和北育南繁工作的进程,已形成州县乡三级“育繁推”一体化高原种业体系,全方位推进了高原种业振兴。2023年底,全州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214个,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04家、家庭农牧场468家,全州土地流转面积达23.1万亩,集约化经营土地23.1万亩,集约化率达26.9%,土地托管面积19.27万亩,占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2.46%,走在全省前列。
加大政策扶持,努力实现经济增收。按照补助标准对良繁基地进行种子、化肥补助,稳定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良种化程度。2023年基地青稞良种平均亩产达240公斤,油菜良种平均亩产110公斤。2024年通过种子工程项目实施,全州预计可解决来年22.58万亩青稞大田生产用种,预计可增加收入903.2万元以上;预计可解决来年22.5万亩油菜大田生产用种,预计可增加收入121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通过“合作社+新品种+良种”的良繁推广模式,年内可扶持2家以上专业合作社建立成熟的繁育体系,进一步增加农村人员就业岗位,提高农牧民收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下一步,海北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实施高原种业能力提升工程,不断突破种业“卡脖子”问题,进一步提升高原种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海北打造成青海乃至全国重要的藏羊、牦牛、青稞、油菜良种繁育和供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