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炉后,考生们将开始填报志愿了。面对招生专业目录中众多的批次、院校和院校专业组,大部分考生和家长难免挑花眼:如果不报提前批是不是亏了?“一分都不浪费”才算报得好吗?怎样避免滑档和退档?花钱请“高参”有没有必要?上了大学以后是否可以随意转专业?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我们特意邀请专业人士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题1 不报提前批亏不亏?
提前批让考生多了一种选择
国际关系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 刘海明
在全国各地的录取模式中,有叫“提前批”的,也有叫“零批次”的,但不管叫什么名字,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第一,独立于其他批次,录取优先于其他批次;第二,若该批次未被录取,不会影响后续各批次录取;第三,如果该批次被录取,不再进入下一批次投档,也不会再被下一批次录取;第四,该批次不是独立的一类学校或专业,有多个类别,大都是国家为照顾某一行业或领域人才的培养需要,给予其优先选择录取学生的权利。
提前批不报亏不亏?这要结合考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包括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学校未来的就业领域和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等。虽然提前批让考生多了一种选择,然而一旦被录取,后面的志愿就不可能再录取了。所以,考生在填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
问题2 报志愿“一分都不浪费”才算好吗?
卡分录取虽幸运却有隐忧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吕朝伟
近些年来,阳光高考政策深入人心,各项流程也不断优化,信息数据公开透明,高考志愿填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据可依、有料可查”,比以前轻松了许多。但是每年都有考生家庭对分数很“执着”,填志愿时一分都不想“浪费”,持这种想法到底好不好?
首先,平行志愿利好考生,让分数不浪费。一方面,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保护了高分考生,减少了滑档。另一方面,近年来每年各省都会公布高校投档线和一分一段,考生家长可以很轻松查询到目标高校往年的最低分和录取位次,对照比较后,再根据自己当年的分数和位次去选学校、选专业。
第二,参考往年录取位次排名填报志愿相对更为精准。每年高考成绩的分值跟试卷难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份的本科批次线或者同一所院校的投档线相差10分、20分都有可能。而且,由于高考人数不同,同分考生的数量也不同,少的100多人,多的三四百人。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选大学专业的时候,参考位次排名更加靠谱。但要提醒的是,看位次填志愿更适用于目标定位在国内“双一流”高校的考生,甚至越靠前的院校看排名越精准,普通本科院校的生源范围更加宽一些,还是应该更多参考分数。
第三,不建议把最低分作为选学校的主要依据。越来越多的考生家庭知晓通过排名填志愿更加准确,但有部分人又过于看重最低分和排名,他们以往年投档分数或者最低分排名作为选大学的最主要标准,将分数高低和大学档次直接挂钩,恨不得卡分录取。此外,不少家长受互联网、志愿填报机构影响较大,认为上了“好”的或者“热门”的大学才有面子。所以,考生还是应该客观理性看待高校的投档线排名,尤其是今年改革省份选考科目和专业组设置变化较大,更不应该简单粗暴地根据往年投档线来选学校。
第四,“一分不浪费”的心态不可取。一方面,以最低分被大学录取的确是一种幸运,但如果一个考生的分数正好在投档线边缘,一旦被提档后,考生的专业选择空间就很小了,很可能就去不了想去的专业或者直接被调剂。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考生应更多地客观理解专业之后,遵循自己的意向和兴趣去做出合理选择。如果连一分都不想浪费,那就得接受目标院校(专业组)的所有专业。
问题3 如何避免滑档和退档?
明晰投档规则慎重考虑专业调剂
华北电力大学招生办公室 马文君 任华
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省份越来越多,到2025年,全国除新疆和西藏外,将有29个省(市、自治区)实施高考改革。高考改革除了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志愿填报模式也改为“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两种模式。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志愿填报,有效避免滑档或退档,我们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重视专业志愿填报。以院校专业组为例,每个院校专业组内一般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考生需要在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中选择6个专业(类)作为专业志愿。高校在录取时依据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进行专业录取。当考生填报的6个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时,若考生选择“服从专业组内调剂”,则被调剂到该专业组内还有计划余额或尚未录满的专业。若考生不服从调剂,则高校被迫退档。由于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为一次投档,考生若被退档,即便分数达到后续志愿的投档线,也没有再次投档的机会。考生需参加该批次的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志愿填报。因此,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非常重要,建议考生、家长慎重考虑。同时,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也可根据“冲、稳、保”的原则,在相应院校专业组内选择1至2个分数略低且考生愿意报考的专业(类),通过科学填报,最大程度避免被调剂。
第二,关注高校招生章程。各高校每年都会发布当年度本科招生章程。章程中会明确相关专业(类)在外语语种、体检要求、单科成绩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考生需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招生章程中的相关规定,理性选择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对每一位考生都意义重大。不同的招生批次、招生类型都有不同的填报规则和报考策略,考生及家长应尽早了解相关政策要求,做好分析研判,最终实现被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录取。
问题4 花钱请“高参”指导报志愿有没有必要?
关注五大要素可自行科学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老师 姚剑锋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很多家长苦于对志愿填报规则以及学校、专业不了解,希望通过机构指导孩子完成填报。
平心而论,高考志愿填报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家长和考生只要关注学校、专业、城市、就业和兴趣这五大要素,就可以科学地进行填报。不过,这五个要素虽然没有先后顺序,但却相互制约,考生和家长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高考成绩寻找这五个要素的平衡点,单纯考虑一个要素或者一个要素占绝对比率都是不科学的。
报考志愿如何排序组合?普通批次应按照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组、几个专业志愿填报,这样的志愿填报设置需要考生务必填写“服从调剂”,避免滑档。如果一个组内的专业有至少一个实在无法接受的专业,建议这个组不要选报。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组志愿之间要形成名次排位梯度。录取时,提前批次的顺序志愿,遵循的是志愿优先原则,一般会给两个志愿选择,第二个志愿被录取的几率不高。普通批次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考生想被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优先检索到,就将其放在前面。家长和考生在填报时一定要看清批次,尤其特殊类型招生的批次,每个省市标列不同,前一批次被录取,后一批次就无法再被录取了。如果本科批次结束考生没有被录取,虽然还会有征集志愿阶段,但一般这个阶段的学校和专业就都不是太理想了。
目前,社会机构提供的填报服务鱼龙混杂,指导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以往每年都有因为机构老师失误造成考生重大遗憾。所以,如果家长和考生希望寻求社会机构的帮助,务必要谨慎考虑,科学决策。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