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总统莱希5月19日因直升机失事遇难,原定2025年举行的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提前举行。在巴以局势持续紧张的大背景下,这一中东大国的大选引发各界高度关注。经过近日首轮投票后,大选步入改革派与保守派代表“双雄对决”局面。不日举行的最终决选还有哪些悬念?谁将笑到最后?这次大选给伊朗带来哪些影响?
结果仍有悬念
在本次伊朗大选首轮投票中,由于4名总统候选人无人得票率逾半,前两名得票率最高的候选人——伊朗前卫生部长佩泽什基安和伊朗前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得以进入7月5日的第二轮投票,并展开最终对决。媒体报道称,这意味着伊朗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决战即将打响。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楚楚表示,在这次大选首轮竞逐之前,被视为“头号热门人选”的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不仅有曾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官与警察总监的光鲜履历,而且传言称他是“各方看好最有能力处理伊朗最高领导人权力过渡的政客”。但最终在首轮被淘汰出局。从进入终局的两人政策主张看,佩泽什基安更接地气,他反复强调“肉类、面包、住房价格的飞涨”,直面大量伊朗民众最关心的经济萧条和民生困境问题,并批评保守派的治理绩效。通过树立“反保守派先锋”形象,他给自己建立了一个重大优势,就是在伊朗投票率低迷的情形下,他可以动员更多原本对伊朗选举体系失望的选民前来投票,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报道显示,佩泽什基安首轮投票中获得1000多万张选票位居第一。许多支持者希望能改善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更关注他在外交政策上的想法。有支持者表示,“我们需要在外交政策上作出一些改变,继而改变人们的经济状况”。
而另一位候选人贾利利则代表保守阵营中的强硬派,他参加过两伊战争,在战争中失去了右腿,被誉为伊朗“活着的烈士”,这些经历都赋予了他更多传奇色彩。贾利利在伊朗农村地区有着强大的基本盘。他曾长期担任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不仅在伊朗国内政坛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而且积累了与西方谈判的经验。张楚楚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共和制神权国家,伊朗实行独特的教法学家监国制度。因此,由伊朗精神领袖领导的教法学家集团有能力通过多种手段影响选举走向。而贾利利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关系紧密,对哈梅内伊非常忠诚。数十年来,以哈梅内伊“门徒”和“身边人”声名显赫。他接下来最大的优势在于,选举前各自为战的保守派候选人,在贾利利获得第二高选票后,纷纷表态支持他。已经出局的卡利巴夫正在动员支持者为其投票,这将大大增加贾利利的胜率。这样看来,虽然佩泽什基安在首轮中领跑,但在终极决战中也有不小的概率沦为“陪跑”。
大选影响权力格局
一边是承诺推行务实外交,缓解与西方紧张关系的改革派,一边是坚持强硬理念、不与西方妥协的保守派,从媒体贴出的标签看,两名候选人代表着伊朗政治光谱的对立面,这场大选最终对决似乎将影响到伊朗未来政策走向。与西方接触还是对抗?已然成为摆在选民面前的一道难题。人们也许会问,我们为何要关心伊朗的大选?
张楚楚说,这当然是由这个中东大国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在当前巴以冲突持续、中东局势紧张的背景之下,伊朗的处境很微妙。国内政治方面,由总统之位引发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地区政治方面,哈马斯还没消停,黎巴嫩真主党又和以色列冲突升级,作为什叶派阵营旗手的伊朗,为稳定盟友军心,必须保持政策连续性,被顶上了杠头,只能对以色列高调“出击”,这也导致其与西方的关系更加恶化。虽然双雄对决分别代表了经济上改革与否,外交上同西方增加接触与否两种路线,但在伊朗的政体中,总统终归是“二把手”,因此,无论谁当选,国家的总体内政外交政策都难以出现显著转变。但变数在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年事已高,有关他身体羸弱的传言层出不穷。新总统任期内,会不会发生最高权力的更迭还未尝可知。倘若如此,那么这次总统大选对伊朗权力结构的影响恐怕会大于政策走向。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