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0月起,一场以党建为引领、旨在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实践,在西宁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这个名为西宁市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创新工作的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城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确保群众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响应和处理。
在这一创新机制的不断推动下,一个个群众诉求得以解决,一份份满意答复温暖民心,一次次服务提升铸就口碑,“有诉必应马上办”成为西宁城市社会治理的一张崭新名片。
打造城市社会治理新名片
西宁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创新工作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西宁实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鲜明的基层导向。
为实现这一目标,西宁市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树牢党建引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以群众诉求为源头驱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及乡镇(街道)落实,村(社区)响应协同监督、社会参与、法治保障、注重实效的“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健全畅通“接、派、办、督、评、报、宣”七个环节;遵循“结果导向、简洁实用、一目了然”的原则,建立了以万人诉求比、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主要内容的“一比三率”考评指标体系……
现在,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12315热线、媒体渠道反映问题,这些问题被统一归口到西宁市的诉求受理一体化管理平台,平台根据反映的不同问题,精准派单到相对应的职能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并根据问题复杂程度,分4个时间节点对该问题办结情况进行督办。每月,西宁市会根据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等进行考评,推动相关单位提高响应速度、杜绝下放摊派问题,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
从解决一件事到一类事
“有诉必应马上办”基础在“有诉”,要领在“必应”,关键在“马上办”,核心要义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立足点在于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树立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落脚点在于推动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观念意识转变和提升……
这一“有诉必应马上办”的内涵初心,全市上下时刻牢记。在工作中不断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以“有诉必应马上办”为抓手,强作风、优服务、抓落实。
3件!这是6月1日至6月19日,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通过12345平台受理的辖区群租房乱象案件的相关来电数。而在3月至5月,中心通过12345平台累计受理的涉及违法群租房相关问题有31件。
“今年上半年,西宁各区县群众通过12345平台反映的小区群租房乱象和电瓶车安全隐患问题很多,这不光是城西区也是全市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负责人坦言。
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城西区群租房乱象投诉率低了?一名负责人给出答案:“城西区在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开展中,不断总结新工作机制,这使得大家在整治群租房乱象时有了新解法。”
城西区将群租房乱象整治、电瓶车安全隐患等投诉焦点和不满意频发案件提级办理,由各分管副区长包联推进,压紧压实责任。针对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案件召开专题会议,逐个复盘分析,查找原因,制订措施,整改落实,推动从一件事到一类事解决。
群众点赞诉求办理质效
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变化趋势怎样?相关单位承办事项进展如何?在建立12345政务服务系统平台时,具备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通过数据比对及时感知热点、焦点问题,为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提供数据支撑,这是对城市的系统“体检”,全面感知市情民意,为西宁城市社会治理精准“画像”。
让记者记忆犹新的是,在“有诉必应马上办”开展不到一个月时间,全市整体响应率达到92.76%,环比上升28.53%,解决率达到96.69%,环比上升2.98%,满意率达到93.54%,万人诉求比126.7件/万人。今年5月份,全市共受理群众诉求29146件,环比上升0.7%、同比上升3.6%。全市整体响应率99.8%,解决率99.2%,满意率95.5%,全市万人诉求比118件/万人。
一般事项实际平均办理时限从7天压缩至5天,办理时限压缩28.6%。群众诉求办理质效不断提升,有效解决了不动产权证迟迟未办、充值卡退款难、树木遮挡采光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有诉必应马上办’真的管用。”“我只是打了一通电话,就解决了。”“没想到可以这么迅速解决。”“虽然只是件小事,但工作人员全程耐心细致帮我解决。”……
如今,“有诉必应马上办”已成为群众遇到急事难事时的首选、更是必选。
西宁也将持续深入推进“有诉必应马上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诉求,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质生活新标杆,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作表率。
(记者 张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