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B14 2024年7月3日
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有太多难忘的“第一次”

你知道吗?1949年西宁解放,直到1957年才有了第一条公交线路;

你知道吗?也是在那一年,西宁最早的百货大楼开业;

你知道吗?西宁第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到1979年才建成并开放……

总有一些记忆虽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们却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里,成为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些记忆或许是一段历史事件,或许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又或许是与亲人、朋友的共同经历。它们或许已经远去,但每当提及,总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

在西宁的发展进程中,有太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不仅见证了西宁的发展历程,也凝聚了老西宁人的情感与记忆。它们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里程碑,更是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瑰宝。

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2路

1957年,西宁市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确定了1路、2路两条线路,有12辆车,46名职工。小车是华沙小轿车,大车是松陵、松花江牌的客车,这些车也都是旧的,车况都不太好,当时,司机也少。满足了当时群众的出行需求,也构筑了西宁人对公交的最初印象。

第一条公交线路从东稍门向西运行到西宁火电厂,沿途主要停靠站有湟光、大十字、人民剧院、西门外、五岔路口、胜利路菜场、西宁浴池、人民公园、小桥工人俱乐部。

最早的百货商店

——西大街百货大楼

西大街百货大楼是西宁最早的百货商店,1957年7月开业时为3层砖砌西式建筑,后扩建为4层,营业面积2000余平方米,商品有5000余个品种,当年的营业额237.97万元。商店地处闹市,东接人民剧院,西邻西宁饭店,货源充足,商品品种繁多,服务周到,平日里顾客络绎不绝,每到节假日,各楼层大厅、楼道人流如潮,有拥堵之患。

第一条商业街

——水井巷

开放于1979年7月的水井巷综合市场算得上是青海省第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那时候的水井巷主要是小贩在做生意,商品种类很少,店面也特别小,路又很窄。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这一带低矮的民房和菜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学校、机关、住宅区、生产企业和国营蔬菜商店、国营粮店……逐渐形成了一个混合型街市。水井巷是西宁的城市地标之一,这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2021年12月31日,改造后的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开街,老街焕发出新活力。水井巷承载着几代西宁人美好的记忆,也见证了西宁经济的蓬勃发展。

最早的桥

——通济桥

位于西门口南川河上的桥,又名通济桥,此桥是临时性木架桥,当时叫南川河桥,西侧修有看河楼。建成后由于河宽水急,多次被冲毁。到清朝末年,这座古桥共有四次大规模的维修。据成书于光绪四年(1878)的《西宁府续志》记载,南川河桥已改为通济桥。

第一家电影院——湟光电影院

1943年,西宁建设了湟光电影院,并从外地购来陈旧的无声和有声电影放映机各一台,在山陕会馆开始放映营业。电影院经常放映的有《荒山女侠》等影片,并派人常驻兰州,从上海大中华电影公司租映恐怖、荒诞等各类影片,如《女侠白莲花》《303恐怖党》《未出嫁的妈妈》等。当时,每张电影票价高达银元三角,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五十多元。1946年10月,湟光电影院在东关的新院址上正式对外营业。自此,西宁人才看到了有声电影。

第一所中学——西宁市第一中学

西宁市第一中学,位于西宁市观门街1号。创办于1913年9月,学校占地约17911.2平方米,建筑面积18184.06平方米,绿化面积1881.6平方米。 西宁市第一中学是西宁市乃至青海省建校时间最长的学校之一。

第一座综合性公园——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是一个位于西宁城市中心区域的大型公共园林,也是解放后西宁第一个公园。公园选址在湟水和北川河交界处,充分利用难得的活水资源,营建出不亚于江南的湖泊风光。春夏两季看上去与其他省市的湖泊差不多,湖岸上种满了柳树,这就是西宁八景之一的两湖烟柳,湖中也有游船钓鱼。到了冬天,冰面冻得结实了,也是天然的滑冰场。

第一个溜冰场——西门外南川河的溜冰场

1958年当时的溜冰场就在现在的西门体育馆和“水世界”的西侧。溜冰场面积不大,宽二十多米,长约四十米,四周围了铁丝,并在两个对角上安装了两盏大瓦数的探照灯,两只大灯把整个溜冰场照得很亮。

从每一个“第一次”,我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期待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更加美好。

(记者 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