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B18 2024年7月3日
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地标:城市之魂

西宁地标,如同这座城市的灵魂,矗立在每个角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与沧桑。它们见证了西宁从古至今的变迁,见证了西宁人民的奋斗与拼搏。每一座地标,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是西宁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西宁文化的传承者。

在《西宁晚报》的眼中,西宁地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西宁的权威媒体,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地标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宁、认识西宁、爱上西宁。我们深知,宣传西宁地标不仅是推广城市形象的需要,更是传承和弘扬西宁文化的重要途径。

共字桥

在西宁市的五四大街西延长段,横跨火烧沟,一座独特的桥梁映入眼帘,它便是被誉为西宁之星的共字桥,因整座桥的外形酷似汉字“共”,故得名共字桥,成为了西宁市一张独特的名片。

共字桥不仅是西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海湖新区的重要地标,它全长127.8米,巍峨耸立,桥身坚固,线条流畅,与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每当夜幕降临,桥上的灯光璀璨夺目,为西宁的夜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这座桥梁的构造与建成,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的精湛与卓越,设计师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相融合,使共字桥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富有艺术美感,它的建成,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更成为了海湖新区发展的见证和象征,每一次走过共字桥,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和活力,让人们对西宁的未来充满期待。

西宁曹家堡机场

西宁曹家堡机场,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交通枢纽,矗立在青海省西宁市东南,距离市中心仅28公里,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功能性,成为了连接青海与外界的空中桥梁。

机场的建筑特点鲜明,两座航站楼——T1和T2,共占地5.37万平方米,宛如两只展翅的雄鹰,守护着这片高原的天空。T1航站楼专注于国际港澳台航线的服务,而T2则专注于国内航线的运营,二者相得益彰,跑道长达3800米,足以满足各类大型客机的起降需求。目前,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自1991年建成通航以来,西宁曹家堡机场经历了数次扩建与改造。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45条国内外航线、连接66个通航城市的现代化机场。每年,数百万的旅客从这里出发,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作为青藏高原的空中门户,西宁曹家堡机场内每一架飞机的起降,都见证了西宁的发展与繁荣,也为青藏高原的开放与交流贡献着力量。

青海大剧院

青海大剧院,这座巍峨的建筑于2012年屹立于西宁市海湖新区,成为青海乃至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的综合性剧院,它的建成,不仅填补了青海在高端文化设施方面的空白,更标志着青海文化产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青海省和西宁市的文化地标,青海大剧院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大型舞剧、歌剧、话剧、交响音乐会等各类文艺演出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西宁晚报》通过报道剧院的演出信息、幕后故事和观众反馈,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了这座文化殿堂。回顾青海大剧院的历史变化,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如今的繁荣景象,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民族元素与现代符号的完美结合,高原雪山造型的宏伟壮观,以及先进的建筑智能化水平,都使得青海大剧院成为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

园树立交

在繁华的都市中,立交桥如同城市的血脉,连接着每一个重要的节点,疏通着繁忙的交通,而园树立交,正是这众多血脉中最为宏伟、最为耀眼的一条,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功能性,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标志,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舒适。

园树立交的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发展趋势,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将桥梁、道路、隧道等多种交通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园树立交是凤凰山路新建道路的重要节点,是凤凰山路、西塔高速、同仁路高架相互转换的重要纽带,是西宁乃至西北地区最高最大的立交桥。

园树立交是一座五层五路Ⅹ型互通式立交,西接植物园隧道,东至南山隧道,南至西塔高速,北至同仁路高架。最下层为环形辅道,第二层为同仁路辅道,第三层为同仁路高架桥,第四层为凤凰山路东西主线桥,第五层为西塔高速连接线向西左转,凤凰山路为本立交的东西向主线。园树立交在东西南北方向布设匝道共12条,分别承担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交通转换。

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宛如西宁市的心脏般坐落于城市的最中心,西边紧邻南川河,河水潺潺,为这片繁华之地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东边则是车水马龙的长江路,现代都市的喧嚣与活力在此交织;广场北侧,五四大街与北广场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西宁市中心的壮丽画卷。

漫步在中心广场,你会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广场由休闲区域和绿地组成,绿意盎然,花香四溢,每当晴天下午,许多中老年人带着小孩在此放风筝,享受天伦之乐;也有市民悠闲地晒着太阳,品味着高原城市的慢节奏生活。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感受西宁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作为西宁的城市地标之一,中心广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广场周边分布着西宁体育馆、王府井百货等,现代化建筑有序分布,彰显着西宁作为高原城市的独特魅力,站在广场中心环顾四周,你可以感受到这座高原城市正在蓬勃发展。中心广场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无论是游客还是市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喜悦。

西宁火车站

西宁火车站,是连接青藏高原与内陆地区的重要门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等线路的建成通车,西宁火车站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连接西北与西南、内陆与边疆的重要交通节点。

经历了多次扩建与改造,新的西宁火车站不仅站房面积更大、设施更完善,还引入了高铁动车组列车,大大提升了青海的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功能齐全的大型火车站。站房总建筑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站场规模达9台21线,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出行需求。站内设施完善,候车大厅宽敞明亮,配备了先进的安检设备和舒适的座椅,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出行体验。

西宁火车站在西北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等线路的始发站,它连接着西北的乌鲁木齐方向、西南的拉萨方向以及青海以东的兰州、西安、北京方向,是中国西部的一个交通枢纽。随着兰新高铁的开通以及未来更多铁路线路的建设,西宁火车站的地位将更加凸显,成为连接青藏高原与内陆地区的重要桥梁。

通海桥

通海桥是西宁市基础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海湖新区路网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起南环城高速路,北接柴达木路,全长2600米,建筑架构为单索面独塔钢箱梁斜拉桥,是省内第一座规模较大的斜拉桥。在迷人的夜色笼罩下,通海桥的夜景如梦如幻,恍如进入童话中出现的画面。

“我家就在桥边,西宁能有这么美的桥,感觉非常不错。”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造型优美的通海桥都会成为瞩目的焦点,更是海湖新区的新地标之一,通海桥主塔两侧斜拉链条上的LED节能灯都是专门定制的,绿色环保,灯光柔亮清晰,夜间亮灯后,犹如天鹅之翼,优雅非凡。而桥两侧的护栏造型也与主塔相呼应,数千只蓝白相间的“小天鹅”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桥中段两侧,还有方便行人上下桥的阶梯通道,桥下的绿地景观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记者 徐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