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如一日,传递力量、记录梦想。一路陪伴,与时代同行,我们共享荣光。
7月1日,是《西宁晚报》的40周岁生日,四十载岁月轮回,见证我们向光而行的不凡历程。40年来,西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幸与读者共同成为这一重要时期的记录者、见证者和推动者。
创刊40周年,在这重要的时刻,晚报邀请热心读者,举行了一场简朴而热烈的庆生仪式。
他们中,有与晚报同龄的人,正式步入不惑之年也想有一番自己的感言;他们中,有和爱人相伴40载的老夫老妻,40年柴米油盐,感恩陪伴;他们中,有参加工作40个年头的人,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感慨万千……
参观新址、交流座谈、签名合影……尽管没有奢华的形式,但读者们热情颇高,感触至深。
热烈庆生: 铁杆读者花式告白
当天,热心读者在记者的带领下,参观了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坐落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办公楼,象征着晚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追求。在记者的介绍下,读者们被现代化的融媒体设备和专业的团队所震撼,纷纷表示对晚报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以前只是从文字中认识《西宁晚报》,今天走进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看到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演播大厅和一个个叫不出名字的专业设备,感受到如今晚报已经从一份薄薄的报纸发展壮大,成为拥有报纸、微信、视频号、客户端等全媒体形态的新型主流媒体。”读者杜永青说。
经过楼梯间时,大家的目光被墙上晚报四十年发展历程照片墙吸引。“这时的《西宁晚报》还叫《西宁报》,这是第一份《西宁报》;这一层所展示的是《西宁晚报》的第一个十年;这是母亲节我们的专题策划报道;这是晚报创刊20周年特刊……”跟随记者的脚步,读者们回顾晚报40年成长,思绪万千。
“以前我每天回家都会路过西宁晚报社的大门,晚报陪伴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见证了晚报的成长,从当年的一周一期到现在每日必读,她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百姓生活的点滴。”读者吴中志说。
共同祝愿: 守正创新越办越好
参观结束后,大家在会议室召开了一场座谈会。资深记者分享了他们在晚报工作的点滴故事,讲述了与读者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让在场的读者们深受触动。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通过晚报百业信息找到的,有了收入,经济条件逐渐改善,我订了一年晚报,从那时开始,订了一年又一年,晚报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严肃的评论,有鲜活的现场,从笔尖下、到镜头前,晚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在数字化时代,《西宁晚报》这份新闻纸的墨香,沁人心脾,弥足珍贵,那穿透纸背的力量,始终散发着坚定而专业的光芒。”“晚报进入不惑之年,我们祝福这份陪伴我们成长的党报,守正创新越办越好。”……
座谈会上,读者们纷纷发言,畅谈对晚报的印象和感受,他们感慨于晚报40年来的巨大变化,从最初的黑白印刷到现在的彩色印刷,从单一的新闻报道到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晚报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深入的新闻内容。
座谈会结束后,晚报为热心读者们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环节——在签字墙上签名留念。读者们纷纷拿起笔,在签字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语,表达对晚报的祝福和期望。最后,大家合影留念,留下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这次庆生活动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晚报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晚报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热情服务,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西宁晚报》将继续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读者周树标说。(记者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