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委宣传部宣传干事 黄瑾辰
那是深藏在记忆深处的香气。打开报纸,油墨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弥漫着我的童年。
当时我大概六岁,即将上小学,开始学着认字。家里订阅的一份《西宁晚报》,成为人生最初的识字教材。父亲喜欢读报,我倚在沙发上,斜着脑袋,听男中音念出一字一句。原来这座城市里,每天都有那样多的事情发生,原来有一群叫记者的人,那样关心这个世界。是报纸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时光一转,读报的孩子成长、考学、工作,成为了一名宣传工作者。我不再只是读者,还是《西宁晚报》的通讯员。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那份“小读者”变“作者”的开心难以言表。一次次的工作接触,这张报纸背后的面容也越来越清晰——我看到了晚报记者是怎样采访,怎样写稿,怎样反复核实一个数据、一段话。我看到了严谨、专业、高效。我看到了一群可敬可爱的人。
今天,读报的方式早已不同往昔。电子版、公众号、视频号……“无纸”的报纸,影响力越来越大。《西宁晚报》传播矩阵讲述的西宁故事、青海故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但不论怎样读,“西宁晚报”四个字似乎总带着当年的油墨香。
衷心祝愿《西宁晚报》越办越好!愿“油墨”永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