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多林镇中心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瓦建元
一报在手,便迅疾展开副刊,寻觅一块块文学甘饴,或诗或文,如饥似渴读起来,说是饕餮盛宴,对四十年前的我来说,一点儿也不为过。
四处投稿,每每泥牛入海,就在对文学的憧憬近乎羸弱时,《西宁晚报》副刊版刊登了一篇散文诗,这篇叫《骆驼悲题》的处女作,无意燎旺了我的“文学自信”,随后便有作品见诸晚报和其他刊物。晚报给了我,当然也给了很多像我一样的人逐梦的舞台。
晚报,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亲民、温馨。这里有前沿的时政要闻,市府筹策,也不乏急难愁盼的寻常百姓事,她应老百姓的关切而存在。是对焦了的生活百事通,也是正能量满格的城乡路路通。亦如立体交叉的桥梁,使政府与人民之间加强了解、联络的关系更其通畅。
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群众接收到的信息难免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有的碎片化信息甚至充斥着负能量。晚报的纯正、厚重、恢宏依然历久弥新,所秉承的亲民路线越走越宽,超强的甄别能力,清新的生活气息,与时俱进的革新态度,依然是她拓出一片新天地的活力所在。
驻足广场边宣传栏前,眼前是新版的《西宁晚报》,身后是忙碌的车水马龙。我,在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