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T08 2024年7月3日
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焕新颜
从田园到画卷 美丽新篇章启航

夏日的清晨,山头云雾缭绕,茂密的森林刚刚醒来,等待迎接第一缕阳光。一面面通透的弧形玻璃把阳光引入造型各异的树屋内。来自上海的吴艺一家已经在大通县斜沟乡上窑洞庄村的树蛙部落住了两个晚上了。“休息好了吗?走,我带你们去寻找土拨鼠的踪迹。”树蛙部落工作人员马桂萍,对住在荷叶树屋里的游客吴艺一家说道。

近年来,大通县以东西部协作项目发展为契机,与乡伴文旅集团达成合作,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在上窑洞庄村建设新自然主义野奢度假目的地——树蛙部落。没想到,小木屋变成了村里的致富“金屋”。

树蛙部落的员工大多来自附近的村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按照就地就近原则,鼓励采取“以工代赈”的模式,优先吸纳有意愿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低收入群体及农户参与工程建设,实行同工同酬,劳务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工平均工资水平。项目建成后,带动周边乡村农家乐增加收入,促进农户农产品销售。与周边乡镇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打造“大美大通”。

“三个转变”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大通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保障民生的底线任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立足发挥资源优势稳住乡村振兴“基本盘”,推动产业结构由“零散点状”向“系统链条”进阶,推动城乡发展由“补齐短板”向“提升品质”转变,推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由“粗略排查”向“精准帮扶”提升,全面探索符合大通实际且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夯实打造乡村振兴“大通样板”的发展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之举和关键之要,大通县牢固树立“大抓县域、大抓基础、大抓产业”鲜明导向,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打造朔北乡冷库仓储项目、石山乡奶牛养殖场项目、林业废弃物加工利用项目等,推动三产融合,构建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合作社跟进、农户参与,上下游主体有效衔接的产业化联合体。

同时,坚持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探索扶贫资产使用管理有效举措,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等积极参与扶贫资产运营,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推动乡村建设,安排资金14815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改善项目9个,开展2023年到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农村人畜饮水提升改造、18个乡镇74个村道路工程建设等项目。推进乡村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确保实现不出事、不出乱、不出相,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舆情“三不四零”。

今年,大通县持续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任务,围绕关键环节,精准靶向施策,促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见实效。充分发挥大数据排查优势,借助民政、医保等行业部门推送的线上预警信息,每季度下发一次“排查函”,专人逐户进行线下核实。充分用好小额信贷,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农户申请生产需求资金,为享受政策户提供公益岗位,脱贫户全部确定帮扶责任人以及家庭医生,定期走访问需,帮助解决难题。截至目前,累计识别纳入“三类”监测对象775户2397人。2024年以来识别纳入监测对象55户219人。

金融“贷”动 “春耕”保生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一幅幅美丽的春耕画卷正在北川大地徐徐展开……

如何为群众购买种子、化肥、农机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支持?如何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产业支持?如何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更坚实的金融助力?春耕繁忙中,一场场金融“春雨”,润泽了脱贫群众的心田。

今年以来,大通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一号文件”精神宣讲为契机,联合县金融机构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及时“走、访、问、需”掌握了解群众生产经营规划和产业发展信贷需求,加大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广,为县域春耕开启“快车道”,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保障春耕期间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有效解决了农户无抵押、融资难问题,做到不误农时、不误农需,全面助力春耕备耕生产。2024年已发放小额信贷511笔、2445.38万元。

“种了这么多年地,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赚钱一年比一年多。因为有了资金支持,今年我扩大了种植面积,干劲儿更足了,信心也更足了。”长宁镇村民顾长顺说道。

“过去想多种点地,但是没钱承包土地、购买化肥种子,现在可不一样了。” 提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给自己带来的变化,顾长顺马上竖起大拇指,“没想到我可以贷10万元这么多,而且很快就到账了。为了抢抓农时,到账后我立刻用这笔钱去扩大种植面积、购置农资,现在跟过去比,我承包的土地面积增长了,收入也增长了。”

6490盏路灯 照亮乡村振兴路

“现在晚上出来一路亮堂堂的,晚上出门也不用担心了,这些路灯照亮的不光是路,也照亮了我们的心。”大通县货车司机孙栓存高兴地说。

当夜色渐沉,狭长的宁张公路两旁,路灯整齐排开,灯光在夜色下为晚归的人照亮了回家的路。谁能想到不到一年的光景,这条曾摸黑打滑、让不少归家的人望而却步的回家路,如今已明亮起来,这都得益于大通县普通省道及农村公路安防补短板工程。

2023年11月,由县委县政府指导,以县交通运输局为建设单位的道路照明设施建设项目开工,为宁张公路在内的两条二级公路、六条三级公路共计200公里道路安装了路灯6490盏,灯具均为一体化LED光源,感应天气、光源变化即时亮灯,项目现已基本完工,极大地完善了大通县农村公路安保基础设施功能,解决了12个乡镇、67个村、16.7万名群众集中反映的日常出行照明问题,为县内农村公路危险路段系上“安全带”,给广大人民群众及车辆夜间出行加上了“安全锁”,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夜间行车安全通行水平,使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明显好转,公路整体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伴随普通省道及农村公路安防补短板工程建设,大通县推进“建、管、养、运”于一体的道路建设重点任务,打造了一批“畅、安、绿、美”的县乡村高品质农村公路。依托道路巩固提升项目,完成斜沟公路、窎沟公路、双新公路、宁张公路、城青公路等82.206公里的路面黑色化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同时在斜沟公路、双新公路及城青公路沿线种植花卉30.5公里。对康乐、窎沟、边麻沟等14个生态旅游村实施道路提升改造项目,共实施沥青混凝土硬化罩面230.6公里,其中为窎沟、边麻沟村内道路进行沥青混凝土硬化改造铺筑30公里,增设安保设施5处,公路绿化30公里,选取部分通行条件好、创建优势明显的边麻沟、窑洞庄、塘坊等村镇,建设了窎沟公路、斜沟公路、桥阴公路、逊让公路等特色旅游路,串起了4处旅游景区和123个农家院,2840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照亮了群众致富的“回家路”。

大通县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多项工程已然取得成效,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道路运输工作的推进注入了磅礴能量,助力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中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