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T12 2024年7月3日
特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大平安”理念
城北区以大平安托起群众稳稳幸福

北川河畔,晨练市民畅享运动激情与乐趣,公园里笑语盈盈;道路两侧,车辆行人文明礼让有序通行;居民小区,网格员零距离服务居民群众,邻里和乐融融;夜市灯火中,“警察蓝”与志愿者的身影交织成景,守护着烟火气里的热闹与秩序……行走在城北区,每一处角落都流淌着生活的韵律,一家家商铺安心经营、一条条街巷安全温馨、一起起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处处彰显着平安建设为广大居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城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对标省委“十个一”总要求和市委“十大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政法队伍、行业部门及基层组织职能作用,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筑牢“防护墙”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城北区精准谋划,深入实施平安北区建设“十大专项行动”,聚焦平安创建、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10个重点领域,建立党委政法委牵头谋划,成员单位、行业部门和基层组织联创的平安建设工作链条,坚持三级书记抓平安,全面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大平安工作格局。优化机制,实行平安建设“每月一题”“每月一地”专题调度会议制度,健全重点时段日报告、周分析、月研判及季评估、年考核考评体系,倒逼隐患苗头及重难点问题整改,以强有力的措施把平安建设责任再压实。健全体系,将平安北区建设纳入区委巡察工作监督范围,率先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决议》落实情况纳入平安北区建设考核办法,深入运用纪检监督、检察监督和区级领导联点督导等方式,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保障”的平安北区建设新格局提供有力保障。

织密“大防控”网络

守牢“安全线”

“夜晚人多、很热闹,警察同志在我们身边巡逻执勤,出来逛街感觉很安心、很踏实。”居住在城北区景岳公寓小区的居民刘女士说。

“喝酒要适度,酒后不开车,安全回家最重要。”“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莫轻信。”在人头攒动的豹街,氤氲的不只有美食的香气,还有接地气的安全知识宣讲,让游客倍感温暖。

城北区抓实维稳安保,持续巩固维护稳定各类专项行动成果,进一步压实维稳安保“四方责任”,高标准完成“两节”“豹街”等系列重大维稳安保工作任务。瞄准高校聚集这一关键,构建“一校一策”工作架构,积极搭建辖区院校与属地镇(街道)沟通协作平台,校地联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抓牢治安防控,深入实施“两室三队”警务改革,打造“三级治安防护圈”,持续强化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四项机制和“135”快速响应机制,持续推进“防除降保”“两抢一盗”和“六大会展”,严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精准防范,实行镇(街道)电诈发案“红黑榜”周通报制度,组织开展校园反诈行动及反电诈专项宣传,明确属地、校园、金融、电信及互联网行业监管责任,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态势,全区电诈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5.31%。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一站式”联盟协作机制,成立未成年人维权站2处,依托公安“护蕾温馨小屋”、检察系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亲职帮教40余件次,为260余名少年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并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思政课”、法治“开学第一课”“护蕾行动”进校园等特色活动,有效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及青少年犯罪预防治理合力。依托用好基层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北城“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持续壮大,以“平安市场”引领“平安细胞”创建工作得到省市推广。抓严安全责任,明确安全生产“十大”行动59项重点整治任务,以“两单四表”为抓手,紧盯危化品、消防安全、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及医院、校园等重点部位,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全区安全生产指标实现“三下降”。

夯实“大治理”基础 擦亮平安底色

“警官,楼上漏水的问题好几天了还解决不了,对我们家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您能不能帮忙给解决解决……”“有啥问题别着急,我今晚值班,专门去解决你们家漏水的问题……”

物业服务不够精细、公共设施出现故障、流动摊贩挤占道路、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街道、在社区。这“最后一公里”管理得是否精细、服务得是否周到,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获得感。

城北区持续健全“网格+”联动机制,推动“穿警服的镇(街道)村(社区)副书记”覆盖基层网格,依托“书记走访日”“组团式下沉服务”等载体,深入村、社区一线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0余件,完成“点对点 面对面”点单服务事项170余件。推广“网格+法官”模式,推行法官联村指导,组织一线法官下沉村、社区广泛普及诉前调解机制,提供网格调解业务指导,切实将审判职能延伸至一线,助力实现全区“诉调对接”全覆盖。探索“网格化+大数据”策略,持续推进公安信息化一体化平台升级、公安视频图像数据治理,以及654路“雪亮工程”盲点补位建设,研发“纠纷线上报”手机小程序,有效实现平安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率先实施村(社区)“月晒季比年考”,将全区79个村、社区工作实际通过“月晒”“季比”“年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比,以“红黑榜”形式在全区内晾晒,进一步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推行网格员“减量增效”、网格员“积分管理”工作模式,有效解决网格队伍冗余、工作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激发网格治理活力。在小桥片区试点推行“三Z网格建设”,实现便民服务网格内智能办、线上精准快捷办,实现“窗口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持续提升网格服务质效。

构建“大调解” 体系 绘就新“枫”景

“太感谢你们了,常年欠缴物业费的业主今天一下子把物业费全交了。”

“你们发出整改建议后,小区环境卫生好了很多,我们现在都自愿交物业费了。”

这样的对话在二十里铺“睦邻”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会经常听到。截至2024年6月14日,“睦邻”工作室共登记涉及物业纠纷案件2465件,成功化解1163件。

城北区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行婚姻家庭纠纷周五坐班调解机制,持续扩大“睦邻”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玉帛”议事厅、红梅调解室等基层矛调品牌作用,创新推广“三所一庭+”多元解纷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校智囊”、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等各方力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件,引导近万件潜在隐性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持续完善执行风险前置措施,推行《不履行生效裁判风险提示书》,积极推动执行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信访积案包保和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机制,健全重点事件项目化管理、专班制推进、清单式落实机制,推动全区信访量及信访人次实现大幅下降。依托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一中心两平台三机制四联动”工作体系,探索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与“未诉先办”一体推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先行区,建立“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分级流转、多元治理兜底化解、高效协同闭环管理调处措施,搭建衔接顺畅、运行高效的多元化解平台,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平安答卷,不仅反映在点滴细节,更写进了群众心中。“走在城北区的大街上,心里特别踏实,安全感十足!”这不仅是西宁市民的真实感受,也是众多流动人口和外来游客的切实体会。下一步,城北区将认真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进一步细化举措、明确责任,切实用“事事抓在手上”的行动,有效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努力实现以更高水平的平安北区建设助推西宁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