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4年7月11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海举全省之力发展绿色算力

深谋远“绿”,“算”启新程!

全省首个绿色算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在西宁启动,青藏高原首座智算中心揭牌运营,建成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等8个数据中心。

海南州持续跟进中能建、创智科技、科恒电子等企业项目,实行挂图作战、专班推进。

海西州茫崖市将积极布局智慧城市、智慧电力、智慧物流、智慧厂矿和天文大数据建设及应用……

抢抓重大机遇,扛起使命担当,深度融入和服务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把发展绿色算力作为体现青海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青海全省上下正全力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打造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青海绿色算力基地。

发展氛围越来越浓

“前段时间,青海分别在北京、深圳、南京召开了产业推介会,签约落地了一大批项目,相继出台了绿色算力地方标准和一揽子支持政策。”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推动绿算和绿电协同发展,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

走进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展厅正中央L型屏幕上跃动着“绿色”“零碳”“可溯源”3个关键词。

“这里不仅是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还是全国首个大数据中心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慧供应系统示范样板,数据中心利用青海气候冷凉的自然条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减少夏季太阳热辐射,利用主导风向,保证空气自然流通。同时,机房构建了直接蒸发、间接蒸发+直接蒸发两种冷却模式,运行‘下送风+冷通道’封闭模式,全年可保证314天不开启压缩机,节能比例达27%,冬天将机房内热量通过余热回收,可满足办公室及走廊供暖需求。”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云网运营事业部工作人员孟贤佩介绍道。

今年以来,我省围绕“六个一批”,抓紧开局破题、固本强基、提质强能,进一步谋实举措、谋细项目、谋深政策,力争在绿色算力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上形成有力突破。

海西州大数据产业园,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片占地8.487公顷的土地,正孕育着AI超算集群、大模型算法训练、海量数据存储备份等前沿技术,未来将引领绿色算力产业蓬勃发展。

从绿电向绿算转化

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电力保障,青海如何做好绿色算力基地的电力需求保障?

青海年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左右,能有效降低电力消耗。同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全国第一,在“双碳”背景下,大数据中心的高耗能问题和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完美契合。截至2023年底,青海清洁能源装机超过5100万千瓦,占比93%,发电量占比超84%,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新能源装机、电量占比“双主体”;已建成投运百万千瓦以上大型水电站5座,今年将建成玛尔挡、羊曲2座百万千瓦水电站,流域梯级综合效益显著。

变“绿电”为“绿算”,变“瓦特”为“比特”,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构建了从能源生产、传输到消费全环节链的能源智慧数字业务服务生态圈,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省域电、煤、油、气等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数据汇集。

“当前,我们构建的‘电—碳’测算模型已在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成功运用,实现了重点行业、园区、企业碳排放全景看、一网控,可围绕全省7大行业和5大产业,常态化开展碳排放日核算和月分析。”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总经理范克威介绍。

青海进一步夯实总体绿电供给基础,更好推动绿电就地消纳,在省内电力算力混合调度、一体化服务等方面探路先行,在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全省绿色电力算力融合调度平台,加强风光储与算力负荷等协同互动。

今年,国网青海电力将持续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绿电供应+绿电溯源认证”支撑体系,政企协同打造绿色电力算力融合调度中心,推动青海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

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人脸识别无感通行、高空抛物智能监控、物业报修一点即通……走进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智慧管理平台大屏映入眼帘。

“前阵子家里客厅顶灯的开关不利索,在平台上发送报修后,不到一个小时,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就帮忙解决了问题。”辖区居民赵啟福说。智慧社区平台的操作简单易懂,他和小区的伙伴们不时畅想着“数字生活”带来的更多可能。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移动5G网络取代了传统的有线信号传输,一台台运送氯化钾成品的AGV无人叉车来回穿梭。

位于格尔木市的夏日哈木镍钴矿也是一片繁忙的生产场景。目前,中国移动5G专网已经覆盖整个矿区,以5G SA+UPF下沉组网的方式满足了智慧矿山的网络需求,极大地保证了矿山的安全生产。

数字技术赋能让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细、高效。青海将继续加快建设数字化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实现对绿色能源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管理;积极构建数字能源交易平台,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企业参与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推动数据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绿色能源与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能源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我们将倍加珍惜青海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推动绿色电力和绿色算力协同发展,进而带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

信息时代,算力无所不及、无处不在,以绿色算力绘就新质未来,是青海的使命和选择。

怎样变“绿电”为“绿算”、变电缆为光缆、变“瓦特”为“比特”?采访中,一个个绿色算力产业项目竞相落地开建,一幕幕智能制造、绿电溯源认证、城市大脑、零碳应用等场景相继呈现,让记者更为真切、直观地感受到看不到的绿色算力,正潜移默化地便利着我们的生活。

青海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数据资源、重大项目、头部企业、重点产业、科创平台、专业人才纷至沓来。

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高原资源能源优势转换的迫切需要,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绿色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樊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