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4年7月11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西宁纵深“破题”

本报记者 一丁

西宁正处在乘势而上、加速构筑高质量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

致力以更广阔视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系统研究谋划在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中的定位,着力打造“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既是西宁必须扛牢的重大责任,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在工作推进中我市取得了哪些成效?呈现哪些亮点?就此记者分别连线西宁市发展改革委、西宁市科技局、西宁市农业农村局、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为读者进行解答。

全面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

连线部门:西宁市发展改革委

2023年我市就深度融入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印发《深度融入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行动方案》《西宁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纲要》等。西宁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的目标提出后,市发展改革委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国网青海公司快速建立了省市企联席工作机制及协调联动机制,系统高效推动纲要编制、示范工程建设、储能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落实,全力推动西宁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中心城市和高原零碳城市。最终形成“1+7”成果体系(一本纲要,七项专题研究成果)及《建设纲要》编制“1234N”总体思路,即:“一个目标”,率先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两条主线”,为保障电力安全供应和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消纳;“三维创新”,为积极推进数字智能创新、技术装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四个体系”,为着力打造高效清洁的供应保障体系、柔性智慧的输配电网体系、绿色低碳的电力消费体系、灵活多元的储能应用体系;“N项示范”,为“双碳”大数据中心西宁应用示范等24项示范工程。

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结合《建设纲要》提出的“1234N”和《绿电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绿电体系建设总体方案》《零碳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储能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工作方案》总体思路,在构建高效清洁供应保障、绿色低碳电力消费、柔性数智化输配电网、零碳产业园区建设等七大方面持续再发力,加快实施全市主配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配电网支撑能力,以“N项示范”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西宁作为全省电力负荷中心,有巨大潜力从负荷侧增加主动灵活调节能力,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出重要贡献。同时西宁还具有区位高、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好、电网保障能力强等突出特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条件优秀,打造中心城市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辐射带动青海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推动西宁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经验,有利于西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助力青海在全国率先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把盐湖资源转化为发展的竞争优势

连线部门:西宁市科技局

“着力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有了这个精准的定位,西宁怎么干?

西宁把准定位方向,立足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创新引领的技术策源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地,支撑引领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从单一钾肥开发到盐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产业耦合发展,一滴滴卤水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不断提档升级,衍生出无限可能。西宁正在把盐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竞争优势、产业优势。

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助推产业“四地”建设为引领,西宁市委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发挥省会担当,展现省会作为,结合青海实际,科学研判作出着力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决策部署,并作为“每月一地”调度事项,高位推动任务落实。截至目前,已落实西宁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协议;与海东市、海西州政府建立长期稳定科技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盐湖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承接;组建了西宁与省垣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联盟;与海西州协同开展了盐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

同时,西宁还全力加快技术攻关,力争在解决创新难题上不断取得突破。全力推动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盐湖化工大学系列研究设施、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甘河中试基地功能日益完善,基本形成盐湖全要素全链条中试验证条件;安排市级盐湖科技专项资金,立项支持盐湖显微与科学技术平台建设,开展高能量密度锂电材料、镁基功能材料、轻量化镁合金型材、核级硼酸等研究,相关成果在甘河园区落地转化;建成千吨级氢氧化镁阻燃剂与镁铝水滑石绿色智造示范生产线、千吨级高纯核级硼酸生产线,博鸿化工承担的绿色清洁铬化工技术示范荣获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让西宁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连线部门:西宁市农业农村局

牢记嘱托,西宁对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目标任务,扛牢省会责任担当,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积极融入全省输出地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西宁正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牵引,以“实现好、呈现好高原高品质”为目标,以建强用好集散交易、精深加工、质量标准、科技创新四个功能中心和4个单品中心为抓手,全面落实输出地中心城市“1+4+N”规划体系,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服务保障全省的首位作用,蹚出了一条条更好地让“青货出青”,与内地的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双向互通的可行之路。

今年,西宁成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的工作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基础不断稳固;加快提档升级,农业“三品一标”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突出延链强链,提质增效的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体系不断健全;强化平台支撑,高效快捷的物流输出体系不断加强,如今西宁已构建冷凉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体系等13项标志性工程。

西宁大力推动高原高品质农产品“走出去”,在杭州、成都等地布局省外前置仓、展示厅等近30家;与香港长江实业百农畜产品输出地大湾区运营基地、香港长江实业百佳超市对接特色农产品进驻,让“河湟田源”农产品直供香港;“茶马互市”活畜交易实现线上线下对接,交易屠宰规模全省最大;组建西宁、兰州、南京等六品区域公用品牌联盟,累计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471个,农畜产品检验合格率达98%;集聚牛羊、乳品、蚕豆、青稞、沙棘枸杞等全省生产原料在西宁加工,分别占加工总量的33.7%、94.8%、39.2%、77.5%、87.5%,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集散率达55%。

提升生态旅游综合服务供给能力

连线部门: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近日,携程发布《2024年端午节出游报告》,西宁上榜端午自驾游十大热门目的地;传统民俗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来体验,西宁入境游订单量同比上涨256%。

是什么让西宁登上榜单,是什么吸引游客涌入西宁?正是西宁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生态旅游发展各环节,建立健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积极融入“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动“一芯”建设,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加快建设集散、消费、产业、文化中心,创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域。深入挖掘特色资源,优化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布局,构建多元化生态旅游体系,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综合服务供给能力,扛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省会担当。

通过成功举办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年会、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等文旅活动,西宁加大引客来宁力度,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2489.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0.61亿元,贡献率全省第一。2024年以街区消费为主拓宽引流路径,1月至5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025.9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6%;实现旅游收入98.68亿元,同比增长26.57%。

与此同时,景区智能化打造和便捷交通提升获得突破,2023年以来,新增无锡、洛阳、南充、宜昌等9个热点旅游城市航线,国内通航城市达到77个,区域枢纽辐射能力持续提升。开通西宁至茶卡、青海湖等7条旅游客运班线,边麻沟、鹞子沟、宗家沟等7条城乡公交旅游“微线路”,推出citywalk主题8条微线路,优化辐射联动旅游服务网。

西宁还在景区扩容、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新业态创新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扩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唐道637、力盟商业步行街、丹噶尔古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成功打造11条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条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成33条美食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