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4年7月17日
海西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团结奋进奏响幸福生活新乐章

日前,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扎西达娃带领参加第二届长江大保护与乡村振兴百村座谈会的嘉宾,先后走进长江源村村史馆、长江源民族学校、“蕃巴仓”(藏族人家)民俗馆等进行实地参观,感受长江源村这些年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个被“幸福”团团包围的村子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向嘉宾们热情地诉说村里的新变化。

从2004年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自发搬迁至长江源村以来,20年时间,长江源村各族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守护三江源头绿水青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长江源村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完备,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各族群众心怀感恩,互帮互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守护好三江源头的绿水青山

结束6月份的巡护,从420多公里外、海拔4700米的沱沱河归来,长江源村村民扎西才仁与同为生态管护员的妻子被晒得黝黑。

扎西才仁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的草原生态管护员,每次进山巡护,少则三四天,多则一星期。现在,夏天到来,草长高了,长江源村党支部号召大家增加巡护力度,自己和妻子响应号召,深入长江源沱沱河腹地,加强草原生态和环境卫生监管。

这几年,长江源村党支部组织村民积极参加“长江源1号”和“邦吉梅朵”青年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带领村民开展“保护长江,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有效维护了沱沱河及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

做强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在长江源村毗邻六子湖生态教育基地的“长江牧歌”野奢帐篷营地,村民日格楚作为领班热情地招呼前来就餐的游客。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帐篷营地的生意蒸蒸日上。

这几年,日格楚目睹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跑项目、筹资金、做推广,一步步建成生态绿色牛羊肉加工销售基地,精心打造村史馆、“蕃巴仓”(藏族人家)民俗馆、“长江牧歌”野奢帐篷营地、“长江1号”越野赛车场等项目,为长江源村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提起长江源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扎西达娃介绍说,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里选择问计于民。村党支部召开村民会议暨发展村集体经济“群英会”,让党员和群众都来出点子,村里还组织党员到远处的江苏省、浙江省阔视野、拓思路,到近处的乌兰县、互助县学经验、长知识,以“三个臭皮匠”的智慧,最终确定了长江源村走绿色畜产品加工+特色民族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

党员群众共同谋划的发展路子,得到全体村民的信赖和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长江源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7万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

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村民才旺卓玛大学毕业后回村发展,如今在“蕃巴仓”(藏族人家)民俗馆工作。6月份以来,她经常和村里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排练舞蹈。大伙儿铆足了劲儿在“夏季村晚”上舞出了长江源村的幸福生活。

这几年,长江源村党支部抓住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契机,实施了长江源村天然气管网、给排水管网、外立面改造等重要的民生项目建设,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健全,丰富了村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在村集体经济带动下,村里的生态旅游产业也得到良好发展,村民发挥自身所长,餐馆、酒吧、饰品店、民宿等如雨后春笋,为长江源村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生活也得跟上。”扎西达娃告诉记者,村党支部在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开展文艺表演活动,不仅增进了党员群众间的交流和感情,还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约记者 陈贇业 马振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