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1 2024年7月23日
海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滩乡:棚中“苦”成为心里“甜”

走进海晏县金滩乡道阳村蔬菜大棚,一簇簇长势喜人的辣椒在大棚中争相生长,显得更加生机盎然。

今年以来,金滩乡根据村庄发展实际、乡村农旅融合需求,按照“党建引领、一村一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大棚种植特色产业,聚焦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

村集体经济强不强,关键在于资源怎么用。今年,金滩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多措并举,盘活闲置大棚,围绕“小辣椒”开路破局,将“小辣椒”打造成农户致富增收的“大产业”,切实让闲置大棚“活起来”,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道阳村也在潜移默化间迎来蜕变。

乡党委积极争取山东援建资金,完成道阳村18座蔬菜大棚提升改造工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从选苗、育苗、种植、管护、采摘等环节多方考察,在棚内种植11亩青椒,带动流动性务工100多人(次),发放工资20余万元,收益7.4万余元。此外,在推进金滩乡海东村水肥一体化建设大棚中,乡村两级积极探索大棚种植新思路、新模式,不断推进大棚生态环保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科学种植。

年初,在乡党委的积极协调下,海东村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针对3座种植大棚基础设施及种植经济收益短板,积极赴外考察学习,并邀请专家、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对大棚进行了提升改造,有效解决了棚内温度、湿度、采光等问题,保障大棚作物种植产量和品质,为正在推进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和大棚种植优质蔬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乡村旅游打造田园采摘“新板块”,提高农旅结合新成效,走上“农旅兴旺、振兴乡村”的快车道打开了“新局面”。

念好“蘑菇经”一直是东达村村“两委”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首要大事。自2015年尝试栽培食用菌成功后,东达村又盖起专业温室大棚和机械化、规模化的高标准链条式生产车间,食用菌产能得到全面提升。经过多年的努力,菌类种植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同时,东达村大力推动红色研学与旅游有机融合发展,将红色研学作为平台拓展产业品牌,充分发挥东达秀丽的田园风光,打好“乡愁”和“农情”牌,将农家体验、农耕文化、农家饭菜、蘑菇采摘融入旅游中,让“新产业”带动“老产业”走出瓶颈,让研学、养殖、种植、平菇栽培“四轮驱动”推动“攒劲东达”展现新成绩。(特约记者 李勇 通讯员 李京润)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