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6 2024年7月23日
国际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历者讲述:珠峰遗体运回“费时费钱危险多”

自有记录的人类探索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100多年来,迄今有300多人在攀登珠峰过程中遇难,其中一些遗体被长期封冻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尼泊尔政府今年出动的一个清理团队耗时54天,从珠峰运回多具遇难者遗体。

清理团队成员日前接受媒体采访,讲述执行这项“费时费钱危险多”的任务时遭遇的重重挑战。

费时

据登山界估算,自上世纪20年代初以来,已有至少322人在攀登珠峰时遇难,其中约200人的遗体仍留在山上。一些遗体被封冻在冰雪中,甚至成为后来的登山客必经的“路标”;另一些遇难者遗体则永远失落,寻回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英国广播公司援引多名清理团队成员的话报道,尼泊尔政府自2019年起派清理团队赴珠峰执行运走遇难者遗体的任务。今年派遣的一个由18名夏尔巴人和10多名军人组成的团队,耗时54天于6月5日结束任务,运回4具遇难者遗体、一具遇难者骸骨以及11吨垃圾。

清理团队成员特希林·詹格布·谢尔帕说,由于珠峰登山季相当拥挤,清理团队多数情况下在夜间攀登,虽与登山客走的是同一条登山线路,但避免了干扰登山客。

尼泊尔法律规定,救援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遗体完整性,任何损坏遗体的行为都可能受到惩处。这意味着凿冰取遗体以及后续运送的难度非常大。清理团队在运送遗体时既不能从后面推,也不能从前面拉,只能借助绳索等工具小心操作。

谢尔帕说,今年,清理团队不间断地工作了24小时才将一具遗体运送到3.5公里外的一处营地,接着又用了13小时将遗体运送到海拔更低的一个营地,之后用直升机将遗体运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对死者身份进行鉴别并联系亲属。

费钱

今年运回一具遇难者遗体的平均花费为500万卢比(约合27.2万元人民币)。

从珠峰8000多米海拔处运送一具遗体到较低海拔处,需要出动12人,每人需要配备4个氧气瓶,每个氧气瓶的价格至少400美元(2909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仅氧气瓶这一项开支就得2万美元(14.5万元人民币)左右。

从以往事例看,许多亲属无法承担从珠峰运回遇难者遗体的高昂花费。即便他们能够承担这一开销,多数公司也会拒绝承接这类业务,原因是任务难度大、危险系数高。

本次清理团队军方负责人阿迪蒂亚·卡尔基说,登山路上垃圾成灾,并且长期遗留着遇难者遗体,许多登山客在攀登珠峰过程中因为见到遇难者遗体受到惊吓。

今年运回的4具遗体中,两人身份已确认,分别是捷克登山客米兰·塞德拉切克和美国登山客罗兰·耶尔伍德,另外两人身份仍在核实。

尼泊尔政府部门表示,遇难者身份查明3个月后,若仍无人前来认领,那么无论遇难者是外国人还是尼泊尔人,遗体都将被安葬。

危险多

考虑到风力、气温、降水等因素,每年从尼泊尔一侧攀登珠峰的窗口期只有15天左右。海拔8000米以上的最后路段被称为“死亡地带”。

在海拔8000米以上,哪怕是身强力壮的夏尔巴人最多也只能背25公斤装备,不及他们在较低海拔处所能携带装备重量的30%。

谢尔帕说:“要从‘死亡地带’取回遗体,实在艰难!由于在极高海拔停留了一个又一个小时,我有好多次呕酸水,其他人有的咳嗽,有的头痛。”

自有记录以来,尼泊尔已有约100名夏尔巴人死于攀登喜马拉雅山途中。

谢尔帕说,他20岁时首次攀登喜马拉雅山,如今46岁,已经3次登顶珠峰、5次登上邻近珠峰的世界第四大高峰洛子峰。“(我们)登山者因攀登而出名。喜马拉雅山给了我们很多机会。通过从事这份运回遗体的特殊工作,我回馈了喜马拉雅山。”新华社特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