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内,雪豹、黑颈鹤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自由奔跑……这里天空湛蓝纯净、大地壮美辽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就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近年来,海西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厚植柴达木生态绿色底蕴。
海西州向北保护祁连山,向南守护三江源,中部孕育八百里瀚海,地理环境独特,造就了除海洋以外的山川、河流、草原等全部自然风貌,布哈河是青海湖水系的第一大河,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4个国家公园建设均涉及海西,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一代代柴达木人的接续奋斗,海西在一个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2023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为4.1%、45.38%,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变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8.5%。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海西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发展新路子。当前,正值青海旅游旺季,走进被誉为“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景区内游人如织。在海西州,这样既有“颜值”又有“盐值”的大小盐湖有30多个。其中,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盐湖,氯化钾、氯化镁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探明无机盐保有资源储量达3400亿吨。
从单一的工业发展到工旅齐开花,从传统粗放到高端智能,海西州聚焦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攻克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目前,钾肥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7%以上、碳酸锂约占21%以上、纯碱约占14%以上,镁系产品独占全国高端市场,为端牢中国饭碗、支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了海西贡献。
海西州地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是全球最适宜发展生态有机农牧业的地区之一。不断提质、稳量、补链、扩输,海西州率先在全省实现有机畜牧业认证全域全覆盖,累计认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9个,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471个,枸杞、藜麦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州新能源装机1908万千瓦,占全省的48.8%;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亚洲规模最大的天文观测研究基地正在逐步形成。时光荏苒见证铿锵发展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变化。回首海西州建立之初,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但在七十年的前行中,海西立足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当前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最好时期。(通讯员 海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