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4年8月16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民的急难愁盼 我们要努力解决好”
——访大通县逊让乡后拉村第一书记吴来祥

阳光正好,微风轻轻拂过青藏高原腹地,在后拉村这片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后拉村坐落于大通县逊让乡的一隅,它静谧地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2023年6月,吴来祥从西宁市委统战部选派至后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与两名队员就此开启了驻村的“长征路”。初到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他心中有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满腔热血。一年多来,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换取信任,在后拉村这片热土上,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责任与担当。

强化治理队伍,稳住发展“主心骨”

乡村要振兴,组织振兴是基础。抓好党建就是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抓好党建就是拿到了破解瓶颈的金钥匙。

驻村以来,吴来祥将驻村工作职责牢记于心、践实于行。他从加强村党支部工作入手,大力推动村“两委”班子建设,帮助制定《村“两委”班子职责》等18项日常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系列长效约束机制。

后拉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的党员队伍面临老龄化的问题。吴来祥深知乡村治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经常给村里的青年人做思想工作:“挣钱固然重要,但带动村里的发展,还是要靠你们年轻人……”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后拉村转正预备党员1名,新发展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培养村“两委”后备干部10人,乡村治理队伍的后备力量逐渐壮大。

解决难心事,把温暖送到村民心里

“2015年我就来过后拉村,当时这个村没有路灯、道路也是土路。”吴来祥说。出行困难、冬季用水不便是后拉村村民心中最大的难心事。

“村民的急难愁盼,我们要努力解决好!”吴来祥到该村驻村时,虽然村子已经铺上了水泥路,但路面损坏得特别严重,村民反映的问题最多的便是村级道路坑洼不平,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在了解情况后,吴来祥和两名队员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先后三次对村级道路进行实地勘测,顺利实施了长达10公里的村级道路黑化项目。同时,他积极动员村“两委”班子自筹资金、组织开展道路周边环境整治,修建了村级道路两侧的水渠与堤坝,为项目的实施做足了前期工作。“把路修平,也就稳了村民的心。”吴来祥说。

后拉村的水源来自于塘坊村,原来自来水水管埋得比较深,前年塘坊村修了梯田,自来水管也随之变浅,冬天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就会上冻。吴来祥在全村各户的动态管理中了解到,冬季源头处管道存在冻裂情况,村民生活用水存在诸多不便。经过现场查看和走访,吴来祥及时联系大通县水利局,并协调拨付维修资金,更换水源易受冻管道1公里,维修村蓄水池1个,计划用3年时间分批实施自来水管道扩容项目,让村民的冬季用水问题真正得到了解决。

不仅如此,吴来祥还开展老年幸福食堂升级改造工作,重新搭建了食堂屋顶顶棚和伙房。改造后的幸福食堂焕然一新,老年人日常饮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提起这名驻村第一书记,大家都连连竖起大拇指。

送春耕物资、送医送药、文化下乡、关爱老年人与留守儿童……一年来,吴来祥对村民的生活很是关心,生活困难家庭有了保障、村两委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防汛物资也得到了补充……各类帮扶的开展,真正将温暖送到了村民心里,他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信任。

驻村更“助村”,寻找产业发展“致富路”

村子要发展,村集体经济也要发展。经过多方考察,吴来祥确定了一条符合该村实际的发展思路。

他积极谋划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针对后拉村地理位置高、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流转较多、村集体经济收入少的实际情况,入户走访,广泛征求村民意见。

“为群众减负,就是增加收入。”本着这样的想法,吴来祥拿出“金点子”,制定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加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将村部分集体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同时他着手购置手扶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并积极与民营企业家对接,目前已初步达成了50万元的投资意向。“合作社运营后,我们将在解决本村劳动力就近务工、为周边村农作物种植、收割提供有偿服务的同时,为后拉村困难家庭免费提供种收一体服务,为一般农户按照市场价格的一半提供种收一体服务,减轻村民负担。”理清了发展思路,接下来就是要扑下身子加油干。提及未来后拉村的发展,吴来祥充满了信心。

如今,随着一桩桩民生实事的开花结果,后拉村正焕发出新生,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共同见证着小村庄的美好明天。

(记者 李静)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