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菜价,又涨了啊。”近日,北京的朱女士去菜市场和商超买菜发现,与往常相比菜价高了不少。尤其绿叶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记者采访发现,不仅在北京,河北、河南、四川、山东和安徽等地近期的蔬菜价格均持续上扬。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蔬菜均价已连续6周上涨。
8月16日,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菜价上涨主要原因是受高温、多雨、台风频发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以及农业设施不足和运输成本高等因素,传统叫“青黄不接”时期。
全国多地蔬菜价格上涨 部分涨幅超30%
北京新发地市场是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据统计,8月份,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为每公斤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5%。价格上涨较多的蔬菜有大白菜、圆白菜、菜花、西兰花等。
在安徽合肥,当地蔬菜零售均价每公斤7元以上,30种蔬菜品种中有20个上涨,上涨幅度较大的品种有黄瓜、白萝卜、冬瓜,平均较上一周涨幅在6%到8%。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员王萍介绍,由于近期高温天气持续,地产菜上市量不足,苋菜、韭菜、空心菜等叶菜的批发价基本上维持在2元以上。
记者在江苏南京进香河集贸市场也看到,豇豆、四季豆、茄子等蔬菜价格略有上涨,黄瓜、鸡毛菜、菊叶涨幅明显。市民孙先生表示,当天买了毛豆、凉粉、豆腐、大白菜,“感觉菜价涨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显示,7月份,28种蔬菜的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为4.79元,环比上涨9.6%,同比跌2.0%,较近三年同期平均高5.1%。其中,黄瓜(涨69.4%)、大葱(涨45.5%)、菠菜(涨34.7%)、菜花(涨30.6%)涨幅超30%。
8月份以来,菜价保持了这种季节性上行的趋势。
8月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年第31周(7月29日—8月4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的数据显示,蔬菜均价连续6周上涨。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蔬菜批发均价持续上涨,本周涨幅有所增大。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周均价每公斤5.09元,环比涨4.5%,为连续6周上涨,累计涨幅18.1%,同比高6.0%。分品种看,25种蔬菜价格上涨,3种下跌。其中,黄瓜、油菜和白萝卜价格涨幅较大,环比分别涨15.6%、15.0%和15.0%,韭菜、大葱、洋白菜、生菜和大白菜价格环比分别涨12.6%、11.8%、11.8%、11.0%和10.4%,其余品种价格涨幅在10%以内;莲藕、胡萝卜和香菇价格环比分别跌3.4%、0.3%和0.3%。
高温多雨致菜价上涨 后期上行空间有限
引起近期多地蔬菜涨价的原因是什么?后期菜价的走势又会如何?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晶介绍:七八月份处于蔬菜生产供应的“夏淡”期,夏季的高温多雨不利于蔬菜生长,一般每年这个时候菜价都将转入季节性上行。
今年7月初,湖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遭遇了强降雨和雷暴等对流天气,部分地区还有洪涝灾害,对当地的蔬菜生产、采收和外运都有影响。
市民反映较多的黄瓜,因为价格在3月—6月连续走低,部分产区提前拔秧换茬,加上前段时间降雨频繁,坐果率低,产量不足,导致市场供应出现短暂断茬现象,黄瓜批发价格一度上涨40%以上。不过目前部分产区价格已经出现松动,随着新茬黄瓜陆续上市,价格将回归合理区间。
目前,整体来看:蔬菜在田面积和产量均有所增加,6月全国蔬菜在田面积1.12亿亩,同比增加1.0%。这些蔬菜陆续迎来大量上市期,对于夏季蔬菜供应来说,生产基础较好。
随着蔬菜产地转换,后期北方及高山、高原地区的冷凉蔬菜逐渐进入采收旺季,市场供应充足。
短期来看,受产地转换和品种换茬影响,“北菜南运”“西菜东运”的规模会有所扩大。这种跨区调运使蔬菜的保鲜和运输成本增加,也将拉动菜价的上涨。预计后期蔬菜价格保持季节性上涨,但上行空间有限。
稳蔬菜生产、加大调运力度 全力保障蔬菜稳定供应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表示,8月份及9月份仍处于蔬菜供应的“夏淡季”,部分蔬菜品种供应偏紧,预计整体蔬菜价格仍将上涨。同时,8月份也将进入本地秋季蔬菜定植期,今年上半年蔬菜价格持续走低或将影响蔬菜生产积极性。另外,多数秋季蔬菜(10月至12月集中上市)价格在2022年、2023年出现同比连续两年下降的走势,而在历史波动中出现连续三年下降的概率较低,预计今年秋季蔬菜上市后价格大概率高于去年。
为应对蔬菜价格上涨,各地主要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全力保障市民“菜篮子”的稳定供应。
稳蔬菜生产,增加市场供应。据农业农村部统计,目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1.06亿亩,同比增加90万亩,仍处于年内较高水平,稳产保供是有基础的。在此基础上,多地加大了本地菜的生产供应。
加大调运力度,满足市场需求。蔬菜采摘后,储藏和运输是重要环节。立秋后,面对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多地采取如预冷储藏运输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市民的餐桌始终保持新鲜蔬菜的供应。专家介绍,随着秋季的到来,蔬菜的供应量会稳定持续地增加,价格也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