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磊
《新唐书·杨绾传》中描述杨绾好学的文字,有“独处一室,左图右史”的名句。这句话把“图”与“史”并列,客观上说明了图片与文字的辩证关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读书成了读文字的代名词。文被推崇备至,而图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在古代,似乎并不完全是这样。古籍《山海经》中,每隔几段文字都要配上一幅插图。这些插图,多是神兽或山川河流的模样。古人认为“口说无凭”,往往“有图为证”,视觉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金庸写武侠小说,为增强故事的画面感和戏剧性,也习惯使用插图助兴。1986年前后,内地中学生中间传阅着分拆装订的《射雕英雄传》。其中有幅单页黑白插图,讲某习武者蹿上柳树,向后发力,借柳树的韧性箭一般穿过河面,颇具传奇色彩。
鲁迅作《连环画琐谈》一文,提到以前民间曾有名为《智灯难字》或《日用杂字》的图画书。他说,这些书是“一字一图”。其样子,应该与今天孩子们用的识字卡差不多。
以上种种,说明一个问题:图片不是文字的敌人,而是互为帮衬的兄弟或伴侣。
20世纪90年代,各类报纸杂志大量使用精美的图片,写字者随即惊呼“图片时代”来临。之后,各大媒体的摄影记者身价蹿升,收入也水涨船高。现在好了,小视频时代来了。人类的眼球有了新的着陆点,文字和图片统统后退一步,剪辑和小剧本成为显学。只是,小视频之后,又会流行些什么新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