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4年9月3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雪豹之都”,对赋予新时代西宁
新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访西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国武
海龙 摄

“西宁有着打造‘雪豹之都’的天然优势。”

“结合西宁生态、区位、文化、资源四大优势,确定将雪豹作为城市动物形象品牌符号。”

“打造‘雪豹之都’这一举措,对于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关注雪豹、关注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永续发展,赋予新时代西宁新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

在9月2日召开的西宁市雪豹形象标识(LOGO)和城市IP形象新闻发布会上,赵国武介绍了西宁市打造“雪豹之都”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进展情况。

赵国武说,西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青海省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和前沿窗口,在不断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着打造“雪豹之都”的天然优势。今年以来,我市始终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以西宁城市形象定位、地域文化、受众需求为着手点,针对雪豹、兔狲、荒漠猫等物种进行城市动物形象理论研究与可行性分析,结合西宁生态、区位、文化、资源四大优势,确定将雪豹作为城市动物形象品牌符号,依托全国唯一的雪豹繁育研究长期科研基地,打造12只网红雪豹,通过雪豹背后的故事深度挖掘我市丰富自然物种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以雪豹坚韧不屈、温顺友善的性格设定映射西宁人的精神风貌,凸显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

前期,我市通过座谈交流、学习考察、意见收集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多点支撑、多措并举、多元融合的工作格局,为西宁打造“雪豹之都”,塑造城市新形象做出长远谋划。就“雪豹之都”的打造和推进工作,赵国武分三方面进行了介绍。

第一:多点支撑有力推进

我市坚持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推动建立全市联动合作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网络“大V”等就西宁打造“雪豹之都”可行性开展座谈交流,并组织有关人员赴成都市学习“熊猫故乡”打造的经验做法,深度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科研保护繁育引领、标识体系建设引路、城市文化内涵引申、文旅融合发展引航、新闻舆论宣传引导”的总体思路,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全面铺开“雪豹+生态”主题宣传、“雪豹+LOGO”征集推广、“雪豹+西宁”城市宣传、“雪豹+西野”联名造势、“雪豹IP+场景”沉浸体验、“雪豹+活动”城市宣教,全力打造“雪豹之都”城市名片。

第二:多措并举协同联动

推动全市上下同频共振、同心发力、同题共答,有效开展宣传教育、LOGO征集、标识设置、网红地标打造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各地区也在积极探索“雪豹+”融合宣传模式,主动切入本区域内文旅特色,结合自身实际并洞察游客需求打造“网红爆点”,设计“西宁抱抱”“尕豹儿”“好吃到豹”等文旅形象和配套微信表情包,创新推出雪豹文创印章、雪豹卡通雪糕、雪豹皮绣、香包挂件等文创产品,先后打造“豹街”、举办2024西宁半程马拉松、“雪豹”杯篮球嘉年华、“丹城不一样,嗨豹摇滚夜”文旅活动,通过以点带面、拓面成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雪豹之都”作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

第三:多元融合“破圈”传播

我市推动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四级联动”,创新“1+4+N”融合宣传模式,以市级媒体内容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传统媒体平台为依托,辐射市级媒体客户端及各类新媒体账号,建立起职责界定清晰明确、职能衔接环环相扣、内宣外宣联动的大宣传格局。期间,西宁“网红”雪豹、豹街、雪豹文创等元素受到央视、中新社、人民网、青海日报等中央和省级权威媒体关注,推出一批新闻报道和直播访谈节目,市属媒体也深度策划了一批重磅报道,帮助我们将“雪豹之都”的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将西宁故事传播得更广远,众多外地网友已经将西宁和雪豹牢牢绑在了一起,为雪豹而来西宁的游客人数日益剧增,西宁雪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推出各类深度报道270余篇,全网阅读量达4000万人次。

“雪豹之都”的打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坚决扛牢关键底板和重要窗口的首位责任,以大胆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从“赏、游、购、学、健、娱”各环节发力,全力打造集科研保护、文化传播、旅游体验、科普教育一体建设的“雪豹之都”,将雪豹打造成为西宁城市动物形象品牌符号,为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提供强力形象IP支撑。(记者 师晓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