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县伟斯央鑫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内,大个子高鼻梁、黄围脖、大波浪,长相俊美的欧拉羊映入眼帘,它们不仅是当地特产,也是助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大宝贝”。
据悉,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九曲黄河第一曲弦部的南端,地处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2024年“欧拉羊”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这里的天然草场绿色纯净无污染,优良牧草品种繁多,营养丰富,依托这样的优势,欧拉羊肉质鲜香。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在行动!循着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发展蓝图,立足高原特有的资源禀赋,聚焦“农畜产品”,锚定“绿色有机”,向着“输出地”建设进阶向上。为此,河南县开辟了一条科学有效、群众受益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动畜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伟斯央鑫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一个,合作社占地1200亩,目前已带动4个村1000余户牧民饲养欧拉羊,增加了牧民群众的收益。
索南才让就是合作社的一员。多年前,索南才让一家生活在草原深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仅靠传统的放牧方式维持生计,收入微薄。然而,他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养殖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不断寻找更好的养殖方法。索南才让精心挑选羊的品种,用心搭建舒适的棚圈,为它们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观察羊的健康状况。在养殖过程中,索南才让也遇到了不少困难。“2018年冬天,我们这里下了大雪,天气冷得很,许多羊病了,也有一些冻死了。”回忆起初次养殖的艰辛,他不禁感慨万分。这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那时候最让他渴望的是电。有了电,就有了温度,就可以取暖,羊就不会死了。他没有放弃,联合村委协商,摸索更好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他们决定成立合作社,并向供电公司提交用电申请。了解需求后,供电公司对线路开展升级改造,解决了牧民的用电问题。2020年,伟斯央鑫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正式营业。线路改造完,村里加装了变压器,电富足了,索南才让也敲起了“电算盘”。为进一步推动合作社养殖电气化、智能化,索南才让新购置10台铡草机,还用上了电气化饲料加工设备,效率比之前节省了55%,还减少了人工成本投入。“以前我们给羊喂的是窖水,现在村子里装了抽水泵,干净又方便。”索南才让对“打水”的场景记忆犹新。2020年之前,索南才让还和其他牧民一样,提着桶子徒步到离家很远的井里打水,那是村里老人许多年前人工挖的,井水水质越来越差不说,还经常缺水。如今,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打了井,装了电水泵,足不出户就能给羊喂水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牧民传统的养殖方式。
“现在我们这里有3000只欧拉羊,自从有了可靠电,再也没出现过这些情况,电对产业发展帮助太大了。”索南才让说。每到冬季,当地牧民群众就会把羊送进专业合作社,让它们在温暖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大大提高了欧拉羊的生产率、存活率。在河南县像伟斯央鑫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共有135个。
为保障牧民群众用电需求,近年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深入牧区开展“差异化”供电服务,台区经理“点对点”帮助用户进行安全用电检查、隐患排查。超前谋划电网布局,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状况,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2019年至今,在河南县德旦日村、拉让村等共实施64项工程,为当地养殖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2023年,索南才让的养殖收入有了喜人的提升,这也让他致富底气更足了。他养殖的欧拉羊个个膘肥体壮,肉质鲜美。通过与当地的肉类加工厂合作,索南才让的羊肉打开了市场,销量越来越好,价格也十分可观。“我虽然没去过上海,但想到我的羊能为远方的人们带去不一样的味觉享受,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镇,我打心底很开心。”索南才让乐呵呵地说,脸上充满着自豪。
眼下,河南县畜牧养殖业呈现欣欣向荣、“畜”势勃发的良好态势。索南才让和他的欧拉羊,用美食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远方的餐桌文化贡献了一份独特而珍贵的力量。
(通讯员 河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