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4年9月20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通:非遗+文创“豹娃”绽放别样魅力
大通“ 豹娃 ”:
以雪豹为原型设计而成,两只憨态可掬的卡通“豹娃”寓意大通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豹娃”胸前数字“30”“90”源于大通县域面积3090平方公里。突出大通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方面的特色,让全社会关注雪豹、热爱雪豹、保护雪豹。
雪豹挂件:
采用细腻的手工制作工艺,让雪豹形象栩栩如生。白色的主色调,再加上可爱的表情,形象经典可爱。
雪豹药枕:
药枕中的药物多具有芳香走窜的性质,作用于头部后侧的穴位,再通过经络的传导,有利于改善睡眠。把药枕做成雪豹形象,实用又具有观赏性。
雪豹盘扣:
盘扣是中国特有工艺饰品,常被用来固定衣襟,用盘扣的形式把雪豹形象表现出来,不仅有助于弘扬传承文化,而且能体现出保护雪豹的理念。
雪豹摆件:
运用了扎染布艺和刺绣技艺,生动地再现了雪豹在雪地间疾驰的壮观景象,象征着坚韧不拔和创新精神。
雪豹挎包:选用耐磨耐用的帆布面料,印有雪豹的可爱形象,是一款兼具美观、实用与雪豹宣传理念的文创产品。
雪豹版画:
用画笔和刻刀,刻画出作者心中的雪豹形象,或威严、或孤傲,向大家展示出不一样的雪豹。
雪豹剪纸:
以雪豹形象为素材,结合本地剪纸技艺,融入当地特色,展现了雪豹的威猛与灵动,向更多人传递了我市打造“雪豹之都”的信心。

走进位于大通县老爷山脚下的非遗工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雪豹刺绣作品,它们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展现着雪豹的威严与灵动,体现了匠人们精湛的技艺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为进一步做好雪豹保护工作,助力打造西宁“雪豹之都”城市名片,大通县结合当地特色,邀请县内非遗传承人,创作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获得众多游客的喜爱。

今年7月29日,大通“雪豹”杯篮球嘉年华活动开幕,活动上首次亮相了大通“豹娃”,两只憨态可掬的卡通“豹娃”寓意大通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豹娃”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作为篮球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雪豹’杯篮球赛,今天在开幕式上看到两只可爱的‘豹娃’,觉得大通县真的很用心,玩偶形象既符合此次比赛,又结合了当地实际,我很喜欢。”在“雪豹”杯篮球嘉年华活动开幕式上,市民旺秀扎西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命名为“雪豹”杯,灵感来源于青海“雪豹之乡”、西宁“雪豹之都”。2020年在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摄到成年雪豹踪迹,2021年红外相机更是捕捉到了三只雪豹同框入镜的珍贵画面,填补了西宁市和大通县域无雪豹影像资料的空白。雪豹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生活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区域,不畏严寒、顽强拼搏,这与青海品格、西宁精神一以贯之;与体育精神、篮球精神一脉相承,也充分证明了大通县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在大通县,非遗和雪豹实现了跨界碰撞。“目前,我已经剪了十五六幅各种形态的雪豹了,后期我还想尝试更多的雪豹形象。”作为大通县非遗传承人,姜有存最近忙着创作雪豹元素的剪纸作品,在她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十几个雪豹剪纸摆台,她告诉记者,这些剪纸作品都已经预订出去了。在大通县,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把雪豹作为自己创作的对象,创作出了许多独具大通特色的雪豹文创产品,深受游客欢迎。

在非遗工坊,来自江苏的游客汪晓钟情于别致的雪豹盘扣,她打算买几个作为纪念品送给朋友。“没想到雪豹还能以盘扣的形式表现出来,你看这个雪豹盘扣既契合西宁市现在打造‘雪豹之都’的主题,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很适合送给朋友。”

除了利用文创产品进行雪豹保护宣传外,作为西宁市雪豹频繁出没的区域,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9月初全面启动雪豹调查研究工作。

据介绍,近年来,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累计布设红外相机300余台,布设范围基本覆盖保护区全境,取得有效影像1万余份,拍摄到成体、亚成体等多个年龄段雪豹活动影像累计达90余期。本次专项调查由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北京大学雪豹研究团队共同完成,此次调查以掌握保护区雪豹种群密度和数量,分析雪豹及其同域捕食动物的分布和栖息地适宜性、雪豹食性、种群遗传多样性为重点,并以评估雪豹面临的生存威胁,提出雪豹保护监测建议,提升保护区调查监测人员能力建设。同时,此次调查将综合应用红外相机调查法、痕迹调查法和粪便分子DNA调查法以及物种分布模型、空间标记——重捕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对保护区全域雪豹潜在栖息地进行调查。

(记者 师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