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4年9月23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说我与雪豹的那些感人故事

从诗歌到散文、从随笔到杂谈、从童话到故事……

从资深作家到雪豹饲养员、从文学爱好者到外地游客、从青少年到老专家……

自西宁晚报开展《晚报邀您讲述“我与雪豹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后,读者纷纷提笔,以文字为媒,深情描绘雪豹的灵动身姿,深刻讲述与雪豹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度探讨雪豹生存现状及对未来保护繁育的思考。

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或细腻刻画雪豹家族的温情瞬间,或深刻剖析其生存环境的严峻挑战,更有作品通过虚构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这些作品不仅提升了公众对雪豹这一珍稀物种的认识,也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深度。

看着一篇篇饱含深情和热爱的文字,编辑和记者的眼眶一度湿润,原来这种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中的旗舰物种早已走出西宁、走出青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雪豹之都”正成为西宁的又一代名词,从雪豹看生态,从生态体现西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中心城市定位。经过筛选,本报刊发首批较为优秀的“我与雪豹的故事”征文作品,以飨读者。 (记者 一丁)

雪域之光

在这片纯净无瑕的冰雪世界里,

雪豹成为了大自然的守护者,

其身影如同雪地上的精灵,神秘且难以捕捉。

雪豹,以其优雅的姿态,

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它们的皮毛,如同夜晚中的星辰,闪烁着独特的光泽,

在阳光下,雪豹的皮毛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与周围的雪地融为一体。

雪豹是孤独的,

它们以最简单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奇迹。

它们在雪域中独行,寻找属于自己的猎物。

在这片荒凉之地,雪豹展现了极高的生存智慧和适应能力,

它们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狩猎策略,不被恶劣的环境所束缚。

环境的破坏、人类的活动,

却在悄悄地侵蚀着雪豹的生存空间。

保护雪豹,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保护这片雪域之魂的未来。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

为雪豹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生存环境,

让这些美丽的精灵在雪域之中自由地跳跃、歌唱,

成为自然生态中不可或缺的象征。

(作者:广东省东莞市 何浩强)

动物园的雪山之王

原来人与人之间是讲究缘分的,人与动物之间也是有缘的。

提到与高原旗舰物种雪豹的缘分就不得不说起我的工作——一名雪豹饲养员。我是王璐,西宁野生动物园的雪豹饲养员,说起和雪豹结缘,那是从2017年开始的。

那一年我以饲养员的身份来到西宁野生动物园,开始逐渐接触雪豹、饲养雪豹。在日常工作中,作为饲养员的我常常会被问到“雪山之王”为何来到动物园?动物园到底是做什么的?“是呀,这个原本在大自然中放飞自我的动物怎么会走进动物园呢?”这也让我开始思考,动物园应该做什么?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通过工作的深入和对雪豹的了解,我才慢慢揭开了答案。现代动物园是有职能的,动物展出是基础,动物保护科普教育才是它存在和升华所在。西宁野生动物园不仅仅展出各类野生动物供公众观赏,同时也是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这里受伤的动物得到及时救助和治疗以便更好地生活下去,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些动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保护合力,共同为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在我的认知中,雪豹是我国高海拔雪山区域上最美丽且神秘的猫科动物。作为高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顶级捕食者,它对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是野生雪豹最主要的分布国家,但圈养雪豹却仅仅只有十几只,而这十几只也都有各自的故事。2021年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救助了一只雄性雪豹“凌蛰”,在对其全面体检后,确认它符合放归条件,雪豹凌蛰在青海省门源县境内成功放归,放归前我们为其佩戴卫星项圈,以掌握雪豹放归后的生存情况、扩散规律。原本以为它就会那样头也不回地离开,可没想到它却停下脚步转过身子深深凝望了我们几秒钟,而这一幕也感动了在场所有的救护人员。但并不是每一只救护雪豹都能如此幸运,2017年我们还救护了一只瘫痪雪豹“凌霜”,对其经过长达5个月的治疗后,凌霜才能重新站起来,并逐步恢复行走、奔跑、跳跃能力,但在放归测试中凌霜失败了,它连一只3个月大的小羊羔都咬不死,倘若贸然将其放归,可能无法在大自然中生存。凌霜最终没能放归野外,这次救护不完美,但并非没有意义,在微博上,我们为其开设超级话题“雪豹救护”,该话题的阅读量现已超过了2.6亿人次。无数人通过凌霜开始了解雪豹、关注雪豹,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帮助;唯有帮助才有希望”。

从2017年至今,我与雪豹已朝夕相处了七个年头,我也很乐意成为它们的“小保姆”。这些年我不仅在工作中照顾雪豹,也荣幸且骄傲地化身为雪豹科普使者,向来到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雪豹的故事、讲述雪豹为何会留在动物园的故事……

保护雪山之王,聆听生命呼唤,我是饲养员王璐,我在西宁野生动物园等你来参观雪豹。

(作者:青海省西宁市西宁野生动物园 王璐)

雪域之绊:三代人的雪豹情缘

故事始于我爷爷年轻时的一次偶然。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爷爷作为村里的年轻猎人,为了给家里带来温暖的食物,踏入了雪域深处。正当他艰难跋涉时,一抹幽灵般的身影在远处山脊上闪过,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雪豹。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爷爷的心被一股莫名的敬畏所占据,手中的猎枪缓缓垂下。雪豹并未攻击,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眸凝视着他,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回到村里,爷爷成了讲述雪豹传说的第一人。他说,雪豹是山神的使者,保护着这片土地的平衡与和谐。从此,家族人心中便种下了一颗保护雪豹、敬畏自然的种子。

岁月流转,到了我父亲这一代,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父亲成为了当地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巡护员。他继承了爷爷的信念,将保护雪豹视为己任。无数个日夜,他穿梭在雪山之间,记录雪豹的踪迹,监测它们的生存环境,还时常与盗猎者斗智斗勇。

一次,父亲在巡逻时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小雪豹。那小家伙虚弱地躺在雪地中,眼神中却透露出不屈的光芒。父亲小心翼翼地将其带回保护区,经过精心照料,小雪豹终于康复,重新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那一刻,父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是对生命重生的喜悦,也是对保护工作的深深自豪。

我,作为家族的第三代,从小听着雪豹的故事长大,心中充满了对这片雪域和雪豹的无限向往。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雪豹的美丽与坚韧。

我跟随父亲的脚步,深入保护区,用镜头捕捉雪豹的每一个灵动瞬间。我见证了雪豹在悬崖峭壁间跳跃的矫健身姿,也记录下它们与幼崽温馨相处的感人画面。更重要的是,我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一次拍摄中,我偶遇了一只成年雪豹,它似乎并不害怕我的存在,反而以一种近乎好奇的眼神打量着我。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它眼中的智慧与灵性,也深刻体会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雪豹,关注它们的生存环境。我家三代人与雪豹的缘分,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保护雪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来。

我们相信,只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雪豹这片高原上的精灵就能继续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自由奔跑,成为永恒的自然奇迹。而我,也将继续用镜头讲述雪豹的故事,让这份来自雪域的羁绊,成为连接每一个心灵的温暖纽带。

在这片雪域之巅,雪豹与人类的情缘,如同那终年不化的雪山一般,永恒而纯粹。

(作者:陕西省榆林市 王旭)

雪 豹:高原上的精灵

在西宁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雪豹,那神秘而高贵的生灵,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高原的天空。

初见雪豹,是在一次偶然的实地参观中。走进西宁野生动物园,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在那片模拟的高原生态环境中,我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雪豹。它静静地卧在岩石上,身姿优雅,皮毛如雪,斑点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只有那只雪豹,清晰地印在我的眼眸中。

雪豹,是高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它们生活在高海拔的雪山之巅,适应了严寒与恶劣的环境。它们有着强大的生存能力,敏捷的身手让它们在陡峭的山崖间如履平地。雪豹是孤独的行者,它们独自穿梭在广袤的荒野中,守护着自己的领地。它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与勇敢,那是对生存的执着,对家园的热爱。

然而,雪豹的生存面临着诸多挑战。栖息地的破坏、非法捕猎、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看着那只在动物园中安逸却又带着一丝落寞的雪豹,我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这些美丽的生灵,本应在大自然中自由驰骋,如今却不得不依靠人类的保护。

回想起曾经在书本上看到的关于雪豹保护的故事,那些为了保护雪豹而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他们有的是科学家,深入雪山,研究雪豹的生态习性,为保护雪豹提供科学依据;有的是志愿者,不辞辛劳,宣传雪豹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还有就是当地的牧民,他们与雪豹和谐共处,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片共同的家园。

西宁,这座致力于打造“雪豹之都”的城市,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这里,人们积极参与雪豹保护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为雪豹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加强生态保护到开展科普宣传,从建立保护基地到推动国际合作,西宁人正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守护着雪豹,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雪豹一定能够在高原上继续绽放它们的光彩。它们将与我们一起,见证这片土地的美丽与繁荣。而我们,也将在与雪豹的相处中,学会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我再次回首,那只雪豹仿佛在向我微笑,它的眼神中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我知道,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为雪豹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高原上的精灵永远绽放光芒。

(作者:安徽省芜湖市 王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