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涨跌挑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近期,无论在餐饮店还是在地铁里,都能看到热情讨论股票的人。
面对节前股市多轮上涨,不少人跃跃欲试,尝试借消费贷、转让大额存单,甚至抵押房产来筹集资金,准备“杀”进股市。有网友戏称,连中国最保守的一批人都心动了。
对此,多家银行相继发声提醒,根据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关于信贷资金的有关规定,信贷资金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不得用于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用途,一经发现将提前收回贷款。
想赚钱的投资者:
欲套用消费贷“入市”
小张(化名)最近想炒股,准备跑步入场。他开玩笑说,房子挂在安居客了,车挂在瓜子二手车了,准备搞点现金出来,“梭哈”一笔。
另有部分年轻人欲借消费贷“杀入”股市。
去年至今,消费贷利率一降再降,从“3”字头迈进“2”字头,个别进入了“1”字头,“价格战”愈演愈烈。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投资者将目光瞄向了低息消费贷产品,表达了想要套用消费贷炒股的诉求。“消费贷靠谱吗?如果转入股市会不会被发现?”“申请消费贷入股市会被追回吗?”一些投资者急切询问借钱入场的方法,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已经成功申请消费贷投入股市。
林林(化名)一直想炒股,但不敢下场。最近股市大涨让林林摩拳擦掌,开始刷各类财经博主短视频、看直播分析股市,加入投资者交流群。不过,作为“小白”,她并没有想过买哪只股票,准备的资金也不多。
“贷款中介打电话说,可以借用低息消费贷来增加资金。”林林说,自己有些心动,这次股市行情没人想错过,年轻人手里没钱,大家都想赚点儿钱。
中介告诉她,放款账户的资金不要直接转入证券账户,需要中间过几手,进行分散转账、取现等操作。
“想赚钱的心已经膨胀到了极点。”有投资者称,借了20万元准备炒股,给自己限定就炒一个月,抽出来就不会再碰了。
根据正规的申请流程,消费贷贷款用途主要覆盖于家装建材、旅游消费、综合消费、教育留学、健康医疗、大额消费品等种类,在申请贷款时银行通常都会明示,不得用于买房、投资、炒股等领域。
一些贷款中介:
怂恿投资者支取消费贷炒股
股市热度攀升,一些贷款中介利用股民急于入市的心理,打出“牛市重仓”“贷款入市”的口号,怂恿投资者支取消费贷炒股。
“近期股票大幅度增长,有没有加仓啊?缺资金找我啊!”10月8日早晨,贷款中介张伟(化名)用统一话术,通过社交媒体和电话营销来寻找潜在客户。他最近发现了一个新的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对股市充满热情但手头资金有限的投资者。
在话术中,张伟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消费贷利率非常低,只需要简单的手续就可以快速获得资金,可以利用这笔钱把握住股市大涨的难得机会”。
记者注意到,不少贷款中介当前营销的话术都转为“使用消费贷资金入市”。一位贷款中介称,“2024年消费贷营销力度比往年更大,利率最低可以做到2.4%,如果客户是‘白名单’客户,利率还能再降,最高可贷50万元”。
“可以申请一笔消费贷入市”,另一位中介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操作流程和此前类似,先从银行申请贷款产品,然后再取现、分散转账操作,利率最低可以做到2.3%。
从贷款中介口中,本该用于消费的信贷资金可以随意腾挪用来“炒股”,当记者提到是否违规时,多位贷款中介称,“只要资金倒手几笔就可以,银行查不到”。
为了印证贷款中介这一说法,记者向多家银行进行了咨询。一位股份制银行个贷中心人士称,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股市一直是监管关注的重点,前些年银行的风控系统较弱或业务部门出于规模考核导致存在侥幸心理,对此类行为甄别力度不够,也有不少银行因此被罚。在此之后,各家银行均对风控系统进行了升级,尤其是对大笔资金流向进行追踪,一旦发现资金入市,将对借款人进行抽贷。
另一位银行人士称,银行会对借款人的账户进行定期检查,通过分析交易记录来识别异常的资金流动模式。如果有大量资金转入与股票账户或其他投资平台相关的账户,会引起银行关注。不同银行之间有时也会互相分享黑名单信息或疑似欺诈案例,共同提高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多家银行重申:
不得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对此,有媒体报道称,10月8日,金融管理部门已对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金融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保护,强化内控和合规管理,严控加杠杆。
10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警惕网络贷款“套路”的风险提示称,办理借款业务时,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借款条件,关注借款业务真实息费水平,警惕诱导性营销宣传说辞。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谨慎进行信息授权行为。准确评估自身承担能力,理性消费,合理借贷,维护个人良好信用。
银行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近日多家银行发布了相关声明。
广东河源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关于信贷资金的有关规定,信贷资金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不得用于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用途。如客户将信贷资金违规流向前述领域,一经发现,将提前收回贷款。
福建明溪农信联社发布声明提示,近期股市回暖势头强劲,但务必牢记:不得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债券、期货及理财市场!同时,严禁将信贷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或偿还非经营性贷款!一经发现将提前收回贷款。
德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声明称,贷款资金严禁涉足股市、债券、期货及理财市场!同时,严禁将此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或偿还非经营性贷款!一经发现将提前收回贷款,请确保资金用途合规使用!请大家共同遵守,维护金融秩序。
专家:
信贷资金严禁违规入市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低息消费贷款进入股市实际上是加杠杆的行为,一旦市场出现不利行情,亏损会因杠杆效应被放大,如果股价下跌,损失会远超使用自有资金的情况。对金融市场而言,明显会造成资金错配,放大资产泡沫,而且一旦股市出现问题,风险会迅速蔓延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资产质量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每次股灾的发生,都与银行信贷资金推波助澜存在很大关系,也与商业银行没有重视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保护以及强化内控和合规管理、严控加杠杆等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导致大量信贷资金通过融资融券以及其他信贷途径被转移用途而流入股市,通过杠杆效应吹大了股市泡沫。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相关规定要求银行信贷资金不能进入股市,初衷仍是有效进行风险隔离。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储户存款,与券商资金来源存在差异,二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同时也避免股市因此导致大起大落。
曾刚预计,监管后续可能还会加强行政处罚手段来遏制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就像之前监管银行资金不能流入楼市一样”。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