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第27届乒乓球亚锦赛近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落幕。中国乒乓球队在7个项目中仅获得2金2银1铜,创队史参加亚锦赛最差成绩。人们不禁要问,国乒遭遇参加亚锦赛52年来最差战绩的背后,是技术不足?心理原因?还是对手太强?
亚洲乒坛群雄并起
本届亚锦赛,国乒仅收获男团、混双两枚金牌,女团、男单获得亚军,女双获得季军。与上届包揽七冠相比,退步明显,成绩全方位下滑。
女队方面,王艺迪、陈幸同等人未能顶住外协会选手的冲击,国乒女单、女双、女团均无缘登顶,特别是成绩最稳定的女单,竟罕见出现无人进入四强。这是中国女乒近50年(2021年中国队未参赛)首次亚锦赛零冠入账,暴露出女队后继无人撑大旗的窘迫。
男队也不容乐观。男双全部止步八强,男单的梁靖崑、向鹏止步32强,徐瑛彬止步16强,世界排名第一的王楚钦止步8强。
日本队和朝鲜队当数本届亚锦赛两大赢家。日本队收获三冠。朝鲜队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特别是女单冠军金琴英,她为朝鲜队拿到首个亚锦赛单打冠军。
国乒为何遭遇滑铁卢?
此次亚锦赛国乒表现低迷,可从主观、客观等方面寻找原因。
赛程密集,球员疲于应战
巴黎奥运会是国乒今年最重要的赛事,包揽奥运五金后,国乒马不停蹄投入WTT常规挑战赛阿拉木图站、WTT澳门冠军赛、WTT中国大满贯赛和亚锦赛的征战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如此密集的赛事、如此频繁的长途飞行,令队员身心俱疲。
阵容不整,大半主力缺席
此次亚锦赛,陈梦、王曼昱、马龙、樊振东四大主力缺战,只有孙颖莎和王楚钦两名奥运冠军参赛。虽然王艺迪世界排名靠前,但她与外协会交手并不占优;而临时驰援的陈幸同,比赛状态也未调到最佳。
多名奥运冠军缺席、孙颖莎中途因伤退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乒实力,但也给了年轻人机会,遗憾的是小将们并没能扛起重担。
国乒对比赛用球不适应
一直以来,国乒的训练和比赛都是有缝球居多,而本次亚锦赛使用无缝球,让队员有所不适。当然,用哪种球本身也是比赛的一部分,考验的是运动员的适应力、调节力。
梯队建设是国乒发展的关键。对于国乒来说,不仅要警觉本届亚锦赛出彩的“新势力”,同样要重视飞速进步的欧洲“新贵”:瑞典队的莫雷高德、卡尔伯格曾在巴黎奥运会上给国乒男团、男单夺冠制造麻烦;法国队的勒布伦兄弟拥有多变的发球及配套的抢攻,前三板出色;丹麦队的林德不久前在WTT中国大满贯赛上淘汰王楚钦……国乒想要战胜他们,已非易事。
体育竞技,输赢无定,永远有人登上山顶,但没有人永远站在山顶。这个世界,没有常胜将军,尤其是运动员。面对亚锦赛的失利,国乒需要及时总结,重新振作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