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10月27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用红外相机捕捉雪豹的身影
——“雪豹之都 生态西宁”系列报道之四

备好一天的干粮,背上设备和装备,启动车辆,伴随着朝阳,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79万公顷,涉及大通县宝库、青林、青山、向化、桦林5个乡,保护区总面积占大通县总面积的34.91%,其中宝库乡面积最大。

这里有628种野生植物,是“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生长着虫草、红景天、雪莲花、龙胆等宝贵的药用植物。

这里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高原精灵的乐土”,岩羊、雪豹成为牧民的“邻居”,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4种。在保护区里,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行走在高山上,有过惊喜,也有过恐惧,和保护区里的生灵一起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惊喜!首次出现

雪豹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是高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直将寻找雪豹作为重要监测研究方向。

想要发现雪豹,需要利用“高科技”。

从2019年8月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利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自此,工作人员定期去布设红外相机,一次又一次地更换红外相机电池和存储卡,查看相机图片,在期待与失落的循环往复中,终于在2020年1月7日,红外相机拍下了雪豹的珍贵身影。

看到图像的那一刻,工作人员们激动极了。“所有的等待,在发现惊喜的那一刻,全都值了。”工作人员说。这是西宁市周边首次发现雪豹踪迹,填补了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雪豹影像资料的空白。

从此以后,雪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红外相机的镜头里,保护区多次记录到雪豹的身影,这与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

雪豹的监测依旧在进行,近期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调查研究全面启动,这将为进一步做好雪豹保护工作,助力打造西宁“雪豹之都”城市名片提供有力支撑。

惊险!深入密林

每到夏天,走进保护区,一天能感受到四季。越往里风景越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保护区,里面不仅有高山,还有湿地。

风景虽美,但是上山的路格外坎坷,这就给布设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我们每月都要去布设红外相机,一般4个月到6个月收一次。每次上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我们已经习惯了。”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小李告诉记者。

他说,有一次他和同事去布设红外相机时,听到不远处有大型动物的声音,但是两个人仔细观察了周围,却不见动物的身影。

“当时我俩都害怕了,但是红外相机还没放好,我俩就商量着一个人‘放哨’,一个人赶紧布设,硬着头皮把活儿干完了。等我俩安全下山回到车里,才发现自己满身都是汗。”说起这次突发状况,小李和同事们心有余悸。

还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事进山收设备,在返程途中山里突然下起了雨,为了安全下山,他们只能放慢脚步,防止脚下打滑,本来两个小时的路程,他们用了四个小时,到山脚下的时候,天都黑了。

“突发状况肯定没办法避免,但是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很重要,加上我们平时也有培训,教我们遇到突发情况时要做什么,大家也能够有惊无险。”小李说。

近年来,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保护区通过划定巡护路线、统计巡护次数、筛选巡护效力、检查材料上报情况、严格执行季度通报制度等监督方式,全面开展保护区巡护检查工作,总巡护里程达12万公里,巡护成效逐步显现。同时,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运用数字赋能生态巡护,先后建立手机App智慧监测系统、无人机巡查、红外相机监测和视频监控等,逐步形成“天、地、空”一体化信息平台,使监测管理更加可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有效地提升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效能。累计布设红外相机300余台次,布设范围基本覆盖保护区全境,取得有效影像1万余份,拍摄到成体、亚成体等多个年龄段雪豹活动影像累计达90余期。进一步充实了保护区科研数据库。

幸运!仅有五六十米

今年7月,一段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的视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珍稀的内容,成功吸引了广大网友的眼球。这段视频记录的是两只优雅而威猛的雪豹,在青翠的山间小道上,它们迈着既谨慎又悠闲的步伐,三步两回头地向山上缓缓行进的场景。画面虽然是用手机随意捕捉的,但其生动性和真实感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拍摄这段珍贵视频的,正是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刘建民。回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瞬间,刘建民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那天,我正像往常一样在山里进行日常巡护。突然间,我发现前面五六十米的地方有两块不太一样的‘石头’。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继续往前走。没想到,我走近几步后,那两个‘石头’竟然猛地跳了起来,转身就往山上奔去。我才反应过来,那是两只雪豹!当时我激动得手机都差点拿不稳了。”就这样,刘建民用颤抖的手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幕。

作为生态管护员的刘建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年在山里巡护,亲眼见证了这里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他感慨地说:“以前要想见到野生动物,非得往深山里走不可。而现在,随着人们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连雪豹这样的珍稀动物,都开始到山下‘遛弯’了。”

刘建民表示,现在他在巡护过程中,时不时会遇到各种野生动物。其中,马鹿和岩羊已经变得相当常见,而荒漠猫和金雕等珍稀物种,偶尔也能一睹真容。这些变化不仅让他感到欣喜和自豪,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守护这片美丽家园的决心。 (记者 师晓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