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市民宗委)近年来,西宁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铸牢+体育+赛事”为抓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挖掘推广各类民族民间民俗传统运动项目,加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推广和创新,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以体育之光激发创建活力,促进各民族在积极参与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中广泛交往、深度交流、全面交融,进一步促进体育事业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以社区“石榴籽家园”为平台构建多民族互嵌融居的社会环境。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的,探索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社会条件,已打造67家市级和167家县区级社区“石榴籽家园”。锅庄舞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舞蹈,其动作矫健,舞姿挺拔、优美、飘逸,在全民健身热潮下已成为全市各族群众最喜爱、最广泛、易普及的大众型健身方式之一,跳出了西宁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交流合奏曲,为进一步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生动力。全市各级体育部门积极推广扶持、发展传承锅庄舞,上百个锅庄舞团队引领近万名各族群众参与锅庄舞健身,在中心广场、新宁广场等城市中心区域的锅庄舞晨晚练点已成为各族群众共享高原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现,同时成为展示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重要窗口。
以传承武术文化技艺为载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武术在青海地区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西宁市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地,也是一部“活的三交史”,各族群众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各种武术文化相互交融;拥有百年历史,吸收八门拳和少林长拳精华的严氏藏拳兼具竞技性与趣味性,拳种丰富,已经融入湟中地区群众文化生活。流传于回族群众生活的八门拳,以老年群体为主的太极拳,以青少年为主的跆拳道等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健身形式,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小洪拳见长的湟中区海子沟乡大有山村被青海省体育局命名为“青海省民间传统武术运动之乡”的称号。同时深入挖掘传统武术蕴含的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同传承、共同发展的精神内涵,激发各族群众热情,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营造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浓厚氛围,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