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小蕊)今年以来,城北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创新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思路、新模式,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推动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多点开花、壮大提质的良好态势。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区38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381.41万元,100万元以上村有13个。
城北区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发展目标,实施青藏高原绿色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积极对接南京市全丰农业科技公司、泽朗集团等企业,引进蓝莓种植项目及万吨有机纳米超级食品产业化项目,为城北区产业发展增添新名片。开展农业碳汇工作,在吧浪、乙其寨村选定66.7公顷农田作示范田,搭建碳汇交易服务平台,成功发行第一张农业碳票。同时,推进石头磊村嘉磊农业综合生态园建设、投资1.8亿元实施西宁市智慧水循环(南美白对虾)养殖建设项目;争取专项资金500万元,实施现代设施农业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将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
同时,根据各村经济总量、自然资源及特色产业等,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盘活闲置资源、示范带头引领等领域下足功夫,盘活陶北村集体用地,建设陶小堡河湟文化旅游集散产业示范一条街,壮大乡村产业;流转马坊村56亩土地,整合周边地区商贩、土地资源,打造“红星农场”“红星集市”项目,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经营主体盈利和村民增收“三赢”局面。
此外,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公路道路破损及路域卫生环境排查整治,投入资金838.21万元,新建公路及修建辖区急需维修的村道,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卫生死角4800余处、垃圾21500余吨,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