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口猪油拌饭让人回味无穷,如今面对猪油却不敢下口。然而近日,被视为心脏病、高血脂的元凶之一的猪油,却再次被正名。英国科学家对1000多种食材进行分析、评估,打出营养分,猪油竟然位列第八。猪油,到底是宝藏还是负担?
“真香”的奥秘在于70种香气成分
在厨房里,猪油绝对堪称“调味高手”,看似平平无奇,但却能让食物美味升级。猪油拌饭、猪油渣、猪油炒菜……只要一勺猪油就嘎嘎香。
而这“真香”的奥秘就在于,在高温环境下,猪油会发生一种叫美拉德反应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中,猪油中的羰基化合物与蛋白质、氨基酸等美味元素相遇,它们相互交织,产生还原酮、醛和杂环化合物等多种香味物质。”省疾控专家解释,与此同时,在高温下的脂肪氧化反应也为猪油的香气贡献了一份力量。
科学研究表明,猪油中蕴含着多达70种香气成分,其中包括硫化物、吡嗪类以及醛类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猪油的芳香。而且,这些香味物质不太容易挥发,会一直低调地保留在猪油里,只有在温度变高的时候才能被我们闻到。因此,当用猪油炒菜、拌饭时,那熟悉而诱人的香气便随之弥漫开来,让人无法自拔。
“能量补给站”并非虚名
美味之下,猪油的营养价值究竟如何?
专家表示,猪油的主要营养价值是给身体提供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从营养分析来看,100克猪油中含有最多的是脂肪,为88.7克;水4克左右;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胆固醇。除此之外,猪油中还含有少量矿物质,如锌、铜等。“猪油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脂肪酸以及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猪油里还富含维生素A、E等脂溶性维生素,这些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因此需要油脂作为载体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医师肖瑶解释。
肖瑶介绍,跟常用炒菜的花生油、菜籽油等相比,猪油的特点是饱和脂肪酸更多。膳食摄入的脂肪是供应人体热量的重要来源。每100克猪油含有827至900千卡的热量,在同类食物中单位热量较高。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猪油堪称是补充能量和营养的好手。而除却饱和脂肪酸,猪油还含有一些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是人体调节生理功能的必需品,但是人体又不能自我合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入,包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
而在中医眼里,猪油也是一味“良药”。《中药大辞典》就记载猪油性味甘、凉,具有补虚、润燥、解毒的功能,可用于治疗脏腑枯涩、燥咳、皮肤皲裂等症,“适量食用猪油,还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的困扰。所以民间也有说,一勺猪油等于五服药,虽然夸张,但不无道理。”中医专家解释。
猪油的营养也是把“双刃剑”
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有两面性,猪油也不例外。
专家提醒,首先是肥胖预警,如果每天摄入的猪油量超标,又不爱运动,那么就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猪油引发的“血脂危机”,也需提高警惕。“猪油中的脂肪很大一部分都是饱和脂肪,占到40%以上。长期大量摄入猪油,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会跟着飙升。”专家提醒,大量研究发现,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胆固醇即所谓的“坏胆固醇”,增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猪油中的饱和脂肪酸较多,长期过量摄入会容易罹患多种慢性病,最常见的就是心血管疾病。”
但专家表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比如吸烟、酗酒、肥胖、高盐高糖饮食等,不能单一地认为心血管疾病就是爱吃猪油导致的。
健康吃油从控量搭配入手
那么如何才能健康吃油?肖瑶表示,健康饮食的精髓在于平衡与适量。
“首先要控量,每日炒菜做饭的烹调油,建议大家控制在每天摄入量25至30克。”肖瑶解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为25至30克;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的“减油宣传”倡导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家里常见的一瓷勺差不多是10克的烹调油,全天别超过3瓷勺”。
此外,油温也很重要。“猪油的饱和脂肪含量高,相比植物油耐热性更好,在同样的温度下,油脂劣变的速度慢一些,产生有害物质少一些。”不过,肖瑶提醒,“虽然猪油适合高温烹炒,但也不能等到油冒烟再炒菜。”植物油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较多的氧化、水解、聚合等反应,会损失一些维生素,还会生成很多的过氧化物,不利于健康。猪油也是如此,无论是植物油还是猪油,食材尽量在油未冒烟前下锅,以免产生很多有害的过氧化物。因此,不少家庭钟爱的自己炼制猪油时也需谨慎,“自己炼制猪油确实不会添加抗氧化剂,但因为火力无法精准控制,肥肉过热会产生有害的杂环胺,还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因此要注意。”
均衡搭配也很重要,“油要换着吃。植物油与猪油轮换使用,既丰富菜肴风味,又确保营养均衡,满足家庭日常所需。且猪油更适合素菜烹饪,有了饱和脂肪的‘滋润’,高纤维的食材就会变得柔软顺口。”此外,肖瑶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猪油虽诱人,但需保持克制。少量品尝或许无妨,但为了健康,最好减少或避免摄入,选择更为清淡的饮食方式。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