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殊 李静 通讯员 邢淑静
数字化建设能够带来什么?
乡村治理、智慧农业、农文旅融合……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青海的乡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移动青海公司积极投身于乡村数字治理的创新实践之中。作为这片热土上的通信领航者,他们以“数智”为笔,以匠心为墨,深入实施数字乡村项目,持之以恒为乡村振兴贡献移动力量。如今,在广袤的高原大地上,一幅全新的乡村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展。
数字化建设
赋能乡村智慧治理
在海东市乐都区,一场智慧化的治理变革正悄然发生。2023年12月,海东市乐都区移动公司实施了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依托5G数字乡村平台的先进技术,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深入,乡村治理开启了新篇章。
来到衙门庄村的数字监控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类数据:全村主要路口、重要场所、车辆通行、人员流动情况……5G数字乡村平台让村子的脉络清晰可见,当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系统随时掌握全乡情况。平台通过智能摄像头、智能喇叭等设备,运用远程操控、多点广播、AI识别等功能,成功打破了治理时空阻隔,促进了乡村治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智能摄像头不仅起到了监控作用,还具备广播喊话功能。只要有人靠近重点监控区域,AI智能摄像头就会立即‘喊话’,并及时将信息和图片反馈到管理员处。”驻村干部王富军介绍道。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村民乱扔垃圾的问题少了,乡村环境也更加整洁美丽。
不仅如此,衙门庄村的老人还有了新“保镖”——随身宝。别看它只有手环大小,作用可一点都不小。只要老人走出设置的电子围栏范围,系统就会通过电话、短信方式及时告知驻村干部,老人的家人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老人位置,保障老人安全。已经高龄76岁的村民祝存祥便是随身宝的受益人之一。患有肺气肿的他是村里的重点监测人群。由于年事已高,如何监测病情成为了一大难题。有了随身宝线上管理老人健康平台,老人的状态能够随时得到监测,村“两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
数字乡村平台还为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打下地基。平台上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整合并分析历史气象、作物生长等数据,让农业生产有更充足的科学依据。
来到乐都区高店镇东门村,智慧农业的生动实践展现在记者眼前。“这是‘棚掌柜’,就算我们不在棚里,系统也能实时监控大棚的温度、湿度等,棚内温度过高还会自动触发报警,提醒我们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引入5G技术,温棚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包括环境监控、精准灌溉、病虫害预警等。温棚内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并上传数据至数字乡村平台,同时,平台还能预测作物生长周期,为管理者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有了大幅提高,村民的钱袋子也是越来越鼓。
数字化建设 勾勒生态新景观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青海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和“天然动物园”。它以其雄奇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闻名遐迩。如今,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北龙山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北龙山秋冬季降雨量较少、气候干燥,这给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持续巩固生态优势,当地以数字化赋能森林防火,筑牢生态保护“安全墙”,联合中国移动青海公司等相关单位打造了“5G+森林防火”平台。实现了林区24小时不间断值守瞭望、智能识别与自动分析处理火情,极大地提升了防火效率。58岁的护林员秦尼玛已经在北龙山工作多年,他感慨地说:“以前巡山需要随身带着日记本靠自己的双腿在林区走,现在有了‘5G+森林防火’平台,我们可以在智能巡山日记APP上汇报情况打卡,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林区,精准巡山让巡山工作轻松了不少。”
除了森林防火,数字乡村建设还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作为北龙山景区的一部分,浪士当村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发展起了乡村生态旅游。通过网络宣传、短视频拍摄等方式,浪士当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当地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村民增收之路也越走越宽敞。“节假日期间周边来旅游的人很多,村民们把村里的旧房子改造成具有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点,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依靠乡村旅游,我们的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浪士当村党支部书记白索南才让表示。
数字化建设 助推农文旅融合
每年夏天,约上三五好友远离城市喧嚣去乡村里看山游水,品农家菜,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是青海人的必备项目。在数字化建设的助力下,乡村旅游有了新的内涵。
依托在5G、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与资源优势中国移动青海公司紧密结合湟源县东峡乡实际状况,聚焦乡村发展和治理的难点、痛点,着力推进富民产业标准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数字乡村旅游服务平台——“云上东峡数字乡村旅游综合治理平台”应运而生。
位于湟源县的大黑沟景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这里山川壮丽,林海浩瀚,溪水潺潺,鸟鸣花香,每一处景致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这里,数字化建设的脚步正稳步前行。“浪山、浪水、浪河滩是我们湟源县从前年开始推出的一个特色的旅游品牌,自从大黑沟景区入驻“浪湟源”APP之后,游客第一时间就能获取到最有效、最便捷的旅游信息。”大黑沟景区负责人李露表示。在“云上东峡数字乡村旅游综合治理平台”的助力下,东峡乡“文旅”与“农旅”开启了深度融合之路,“浪湟源”APP为东峡乡特色露营基地、农家院、大黑沟景区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依托“云上东峡数字乡村旅游综合治理平台”,当地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村庄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民房变民宿+农民变股民”六变机制,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率低、规模化生产效率不高和村集体资产招商、运营管理能力不足、资产收益不稳定等问题,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有了强大引擎,游客的旅游体验将“更上一层楼”。
数字化建设的步履不停。未来,中国移动青海公司将继续以科技为引领,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农民生活“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