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密集下调理财产品费率后,近期,又有理财公司宣布调整旗下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将多款理财产品起购金额由1元调低至0.01元,被市场认为是玩“噱头”。业内人士认为,换个角度说,此举主要是为了降低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扩大销售触及面,也是对普惠金融的一种践行。不过,出于管理风险需要,理财产品申购门槛分化将成趋势。
多家理财公司宣布下调“门槛”
近日,建信理财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提供理财服务,于11月13日调整部分理财产品的起购和递增金额。
从公告来看,本次调整主要涉及建信理财8款固收类理财产品。其中,建信理财惠众(日申月赎)固收类产品(中旬)第1期、第2期等7款产品由“1元人民币起购,以1元人民币的整数倍递增”调整为“0.01元人民币起购,以0.01元人民币的整数倍递增”。建信理财龙鑫固收类最低持有1年产品第2期由“1元人民币起购,以0.01元人民币的整数倍递增”调整为“0.01元人民币起购,以0.01元人民币的整数倍递增”。
记者查询发现,上述8款理财产品均于今年成立,产品的初始购买金额均为0.01元起购、以0.01元的整数倍递增,为风险极低、较低风险理财产品,成立以来产品净值保持稳定上升,均在1以上。此次调整,意味着上述理财产品回归至初始起购和递增金额,1分起购。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建信理财之外,此前,平安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也对旗下产品申购金额进行了调整。目前,兴银理财添利8号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安理财天天成长3号34期现金类理财产品H等产品起购金额均为0.01元。
扩大销售触及面是主要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银行理财公司密集调整申购金额,一方面是出于自身理财产品持续优化、迭代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旨在为目标客群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理财行业研究员苏筱芮认为,从银行机构降低起投门槛的举动来看,这部分理财风险相对较低,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此举可以助力优化用户体验,推动银行理财销售规模获得进一步增长。同时,起购与递增单位的微调,在余额自动投资、资金归集等功能设定条件之下,能够助力个人用户以及企业用户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理财与记账。
业内人士贺磊则认为,此举主要还是为了降低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以之为卖点,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投资者,扩大销售触及面。也有理财人士认为,降低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是对普惠金融的一种践行。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理财公司调整理财产品申购金额背后的考量因素可能包括公司市场定位、风险承受能力、产品特性以及监管政策等,而下调理财产品申购金额和起点金额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小额投资者,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更低的起购金额和递增金额降低了投资门槛,使得更多的小额投资者有机会参与理财市场,增加了投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事实上,虽然购买门槛低至1分的理财并不多见,但理财产品调整起购金额还是很常见。今年10月,交银理财稳享灵动慧利日开9号(90天持有期)理财产品B调整投资起点,由1万元调整至1元,并以1元为单位递增。7月末,中银理财将旗下三款理财产品乐享天天、欣享天添、1个月最短持有期固收增强理财产品的申购起点金额同时由100元调整至1元。
除了银行理财外,今年以来,不少公募基金也出现了1分钱的投资“门槛”。
近年来,随着理财产品运行日渐成熟,投资“门槛”整体呈现降低态势。2018年9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落地后,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5万元降至1万元。2019年6月后,随着理财公司相继成立,理财产品投资“门槛”进一步降低,1元参与投资理财愈发常见。而为提高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部分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进一步将申购金额降低至1分起购。
理财产品申购门槛分化是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理财公司调降申购门槛的同时,也有少部分理财产品的申购起点金额不降反升,也就是逆向调高了申购门槛。
今年8月1日,中银理财对旗下3只理财产品的申购起点金额进行了上调,均由此前的1元调整为100元;平安理财自10月14日起将“天天成长3号35期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P份额”认购起点金额、申购起点金额由0.01元升至1元。光大理财新近调整了旗下“阳光碧乐活91号D”起点购买金额,将起购金额从0.01元调至1元,原因为产品实际运作需要。
苏筱芮认为,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该理财产品风险有所上升,需要提升投资人门槛以匹配当前风险要求;另一方面是产品风险较低但过往收益表现较为出色,额度紧俏故提升门槛。银行机构期望以此进一步提升理财运作效率,同时强化与大客户之间的链接。未来理财产品申购金额及上限设定将因势而动,将针对不同客群及理财需求形成差异化的规则方案。
盘和林认为,部分理财公司上调理财产品申购金额可能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或是由于市场利率环境变化导致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发生变化,需要通过调整申购“门槛”来管理风险。对于理财公司而言,提高申购金额能够方便机构管理,可以让理财产品的目标定位更加精准,比如高净值人群。
关于后续理财产品申购金额及上限设定的趋势,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特邀研究员卜振兴此前公开指出,理财公司会根据产品风险的不同,设定差异化的“门槛”标准。后续公募类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会进一步下降,但风险水平相对较高的公募类理财产品则会适度提升购买“门槛”。
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看来,理财公司下调或者上调起购金额都是市场化行为,这种做法有助于让理财公司根据客户特点,细分客群并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
本报综合消息